關心環保 為全球碳平衡努力

報導/劉偉瑩、陳玉珊、張彩鳳、李榮茂

 根據外電報導,學生環保運動熱潮正席捲全美大專院校,大學生正把環保運動當成社會正義來推動。

 美國大學生以「碳平衡」作為環保運動的具體目標,「碳平衡」指的是排碳和減碳的平衡。名目繁多的環保團體,像是「能源行動」、「校園氣候挑戰」、「加緊腳步」等組織,把學生環保運動炒得火熱,他們透過串聯、遊說,促使政府、國會拿出環保行動,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
 去年,「加緊腳步」組織發動千人遊行五天,要求國會推動立法,在二○五○年將美國的碳排放量減少八成。會員遍布一千所大專院校的「全國聚焦」團體,籌畫在明年舉行「美國解決全球暖化」全國研討會。這些足以改變地球面貌的學生環保運動,宛如一場新的革命在全美擴散。

美國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增無減,圖為紐約市區計程車塞車的情形,消耗大量時間和能源成本。(美聯社)

 美國大專院校掀起學生環保運動熱潮,「碳平衡」一詞也隨著學生運動傳遍社會各個角落。本週讀報精選專題,邀請國內專家為小朋友解讀美國大學生參與環保運動的意涵。

 「碳平衡」一詞不但入選牛津英文字典的二○○六年風雲字,也成為美國學生環保運動的思想指南。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李永展表示,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凶,「碳平衡」是現階段減緩地球暖化的方式,各國努力開發生質能,或以氫燃料代替現在能源,希望未來走向無碳社會。

 為什麼碳的排放和減少,對地球的影響那麼重要呢?李永展說,小朋友可以把地球想像成罩了一層薄膜的球體,在這層薄膜中,分布了許多「溫室氣體」,其中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工廠及汽車排放的廢氣,當二氧化碳愈來愈多,形同讓這層薄膜愈來愈厚,陽光照射地球後,多餘的能量沒辦法反射到太空,地球溫度就會愈來愈高,影響整個生態環境和全球氣候。

 李永展說,臺灣的大學生很少關心環保議題,美國大學生顯然比臺灣大學生的想法更進步,他們從事環保運動的熱忱,值得臺灣大學生效法。
 他認為,大學生應該運用自己的力量,影響高中生、國中小學生,讓小朋友也重視這個議題,付出一些行動,因為現在製造的環境汙染,是小朋友未來要承擔的風險,小朋友現在做的一切,攸關自己未來是否能健康成長。

 小朋友能為全球「碳平衡」做些什麼?李永展建議,多種樹、不破壞樹木;勸導大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少開汽車或騎機車;鼓勵開工廠的親人使用低碳燃料;寫信或上網表達意見、遊說民意代表關心環境法案等,儘量做有益環境的事。 


編輯臺觀點
 國外文獻對地球「永續發展」下了一個定義:永續發展就是「不要欺騙我們的孩子!」這像一句警世語提醒世人,環保不是為了這個世代,而是為了將來無數個世代,不論政府、國會或是學校,都必須將眼光放在未來;然而在國家發展、商業利益等考量下,各國卻漠視全球暖化的危機。美國大學生扮演社會的良心,主動扛起改變未來的責任,這樣的精神鼓勵小朋友,不必擔心學生能力有限,重要的是不管你有多少能力,都要儘量去改變不正義的事!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金卉嫻 臺中市惠文國小
  ■學校平日很重視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只要大家都能落實,就是愛護地球的表現,因此大學校園也應該規範,要求大學生力行環保。

郭宜姿 彰化縣好修國小
  ■做好環保工作是每個人應有的體認,現在地球溫室效應嚴重,氣候暖化,各種異常現象陸續發生,值得警惕。平時我會力行環保,喝完飲料,會先清洗乾淨再分類,同學沒做好分類,也會提醒他們。

李冠霖 臺南市南興國小
  ■前幾天學校舉辦「大王椰爺再見吧!」活動,搶救因拓寬道路即將被砍除的十六棵大王椰子樹,我很高興學校有永續發展的作法。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讀報講堂
盡國際責任 學童也做得到

李根政 高雄市勝利國小教師
 與美國大學生的環保行動相較,臺灣的環保教育對於「如何行動」的知識較不足,建議教師可先教導小朋友了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國際責任」,再教小朋友計算家裡使用水電耗費的能源,並從生活周邊落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小朋友雖然只是學生,但有必要了解自己製造了多少二氧化碳,這就是「國際責任」;教師可提供給學生了解的資料,包括臺灣人口占全球的千分之三,排放的二氧化碳卻是百分之一;臺灣每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是十一點九噸。在設計教學課程時,教師可請小朋友把家中的水費單和電費單帶到學校,除了教導小朋友計算自己耗了多少電能,也讓小朋友了解,每十噸的電可產生二點六公斤的二氧化碳。

 在家庭生活中,小朋友可落實環保行動,例如搭汽車一公里會排放八十一公克的二氧化碳,小朋友可計算自己走路或騎腳踏一天,將減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小朋友常喝的瓶裝礦泉水,因為是塑膠瓶,也是間接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好自己能帶水壺。

 教師或家長和小朋友討論環保行動的落實,可從生活中反省「消費行為」,讓他們知道哪些消費行為會造成地球的負擔。例如大家可多消費居住區的食材,避免採購遠程運送的食材,將可減少交通運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