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現成效
報導/劉偉瑩、陳康宜、張彩鳳、陳玉珊、李榮茂
小朋友在學校裡,可能有同學的媽媽來自大陸、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外籍媽媽在語言、文化和飲食習慣上跟本地有很大的不同,小朋友應嘗試去了解並且尊重。臺北縣淡水鎮天生國小這學期由教師帶著學生吃越南傳統食物「鴨仔蛋」,原本小朋友都覺得「很野蠻」、「很恐怖」,經過教師講解不同文化的涵義後,小朋友都不再害怕,還說很想吃一口。透過這項活動,學生學到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
臺北縣天生國小學生品嘗越南傳統食物鴨仔蛋,認識多元文化。
圖片/天生國小提供 |
臺北縣天生國小有個越南媽媽想吃鴨仔蛋補身體,孩子看到蛋裡孵育了十二天到十八天的鴨子胚胎接近成形,感到害怕,斥責媽媽「很野蠻」。小朋友的害怕,其實是對異國文化不了解,因此,六年級教學團隊設計「蛋蛋家族——從鴨仔蛋談文化理解」教案,邀請越南媽媽介紹吃鴨仔蛋的由來,經過課程引導,讓小朋友理解,吃鴨仔蛋是越南人補身體的方法,也是一項文化特色。就像皮蛋、鐵蛋、茶葉蛋是臺灣常見的蛋製品,茶碗蒸是日本的傳統美食,越南的傳統美食則是「鴨仔蛋」。
越南人為什麼要吃鴨仔蛋呢?為了讓小朋友了解它的由來,天生國小教師準備許多不同的蛋製品,引導小朋友比較各國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差異,透過校內的越南媽媽分享吃鴨仔蛋的目的與習俗,讓學生認識鴨仔蛋是越南特有的飲食文化。越南媽媽告訴小朋友,越南物資缺乏,所以大人小孩都把鴨仔蛋當成營養品,就像許多人吃健康食品或維他命一樣普遍。透過「蛋蛋家族」教學活動,教師改變小朋友對新移民的刻板印象,先前反對吃鴨仔蛋的學生也不再反對了。
這項教案獲得公益信託族群和諧基金、臺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多元文化教育——理解新移民」教學活動設計獎國小組特優。臺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表示,在越南,鴨仔蛋是帶有肉的蛋,是一種高貴的補品,但從臺灣的觀點來看,會認為鴨仔蛋裡接近成形的鴨子,就像胚胎一樣,令人不忍食用。天生國小選擇這個具有文化反差意義的食材,作為多元文化教案的題材,透過課程引導與實際接觸,可讓小朋友了解越南食用鴨仔蛋的文化,並反思自己是否帶有歧視的眼光,學習、理解、尊重他人的文化,也是一種和平教育。
簡錫𤓓強調,了解各國文化,光靠旅遊或是課堂上介紹各國歷史地理是不夠的,想要深層了解各國文化,必須挑戰文化價值的偏見。從北縣天生國小獲獎的教案中,可提醒學校在發展認識國際課程時,應加強生活文化層次。
編輯臺觀點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新移民家庭為臺灣社會帶來多元豐富的樣貌,面對多元文化的時代,文化理解與文化包容是很重要的事。天生國小設計吃鴨仔蛋活動,呈現校園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值得肯定。
過去小朋友對於多元文化的認識,可能只限於某些國家,對新移民國家存有刻板印象,曾經有學生問老師,為什麼要介紹這些「落後國家」呢?
孩子的刻板印象多半來自於媒體,對一個國家的觀感,純粹從經濟狀況的好壞和國家形象來認定「落後與進步」,事實上,不同的文化雖然存有差異,卻沒有「好」與「壞」之分,更不能說哪些國家的文化是落後、低俗,甚至想要以本國文化來宰制、同化其他族群。教師應讓學生知道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對於共同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新移民,更應該懂得尊重及包容。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張廷安 臺北市南湖國小
■我們在生活中常接觸到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民眾,可是對他們的文化,都不很了解。天生國小藉由食物,帶領小朋友認識這些國家,是很棒的方式,希望學校往後也能開類似課程。
楊涴均 雲林縣尖山國小
■班上有不少同學的媽媽是越南、印尼等地的外籍媽媽,如果不特別說明,很難看得出來,我們相處得很愉快,也都很尊重他們,有時候我們也想嘗嘗他們家鄉的食物。
郭睿恩 臺南縣學甲國小
■班上轉來一個新臺灣之子之後,我更能體會文化的獨特性,也才發現我喜歡的「臭豆腐」,在他人眼中,可能「很恐怖」。因此尊重多元文化,在今天的多元社會是很重要的。
熊偉仁 屏東縣崇蘭國小
■大家要尊重不同種族的人,有些外國人或外籍媽媽因為長相不一樣而受歧視,只是長相不同而已,他們的子女真心想和我們做朋友,因此我們不能排斥他們,而要尊重他們。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
讀報講堂
彼此包容 學會族群相處
歐亞美 臺北縣天生國小校長
地球村時代的來臨,現在的新移民家庭孩子,未來可能是跨國企業的領袖,因此,實施多元文化教育,讓新移民之子從小認識媽媽母國的文化,等於是讓他們提早向地球村跨出一步;對本地的孩子來說,多元文化教育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不同的族群相處,彼此包容與尊重。
教師可以用鴨仔蛋和臭豆腐做個比較,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在外國人面前吃臭豆腐,可能令外國人無法接受,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包容別人的文化,不要隨意批評呢?
在繪本故事《星月》當中,不小心掉進鳥巢的水果蝙蝠,被教導要跟小鳥一樣在白天飛翔、吃蚱蜢、頭上腳下的睡覺,但是蝙蝠和小鳥畢竟不一樣,牠學習當一隻鳥的過程非常辛苦。小朋友可以想想看,你的身邊有沒有一些很「特別」的人?如果有,你該如何與他們相處?如果你跟別人不一樣,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