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交流 日率團訪臺
報導/劉偉瑩 攝影/高修民
 |
日本大阪NIE推進協議會訪問團昨天到國語日報社交流訪問,國語日報社董事長黃啟方(前坐左三)率本社主管,歡迎大阪NIE協議會事務局長枝元一三(前坐右四)和團員,與會來賓包括聯合報編務發展處長項國寧(前坐右起)、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國教司副司長楊昌裕。攝影/高修民 |
 |
讀賣新聞大阪本社編輯局編輯委員橋本誠司,解釋讀賣新聞推動讀報教育的情形。 |
日本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讀報教育)訪問團,昨天來臺交流訪問,上午在國語日報社就「報紙如何支援學校教學」議題,與國內新聞專業人士座談,下午到臺北市明德國小參觀小朋友讀報教育實施現況。為了推動臺灣的NIE,臺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項國寧允諾成立研究小組,為臺灣讀報教育盡更大的努力,擴大推展臺灣的NIE運動。
日本訪問團一行十八人,在大阪NIE推進協議會事務局局長枝元一三率領下抵臺訪問,枝元一三表示,此行目的是為了解臺灣NIE推展狀況,並就臺、日實施NIE的經驗進行交流。
國語日報社董事長黃啟方表示,報紙具有社會教育功能,辦報者應將辦報當作教育工作,使報紙發揮功能,很感謝日本訪問團來臺分享推動NIE的寶貴經驗。國語日報社長張學喜也期待越來越多的師生能參與讀報教育,增進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
教育部國教司副司長楊昌裕表示,日本NIE經驗,值得臺灣學習,並感謝國語日報舉辦這樣有意義的交流。
朝日新聞大阪本社的未來讀者開發指導淺野稔,則以廢報紙回收再生的原子筆,以及「新聞外賣車」小模型,介紹日本報紙支援學校教育的成果。
聯合報總管理處編務發展處長、臺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項國寧允諾將在公會成立研究小組,為推廣讀報教育盡更大的努力。
 |
大阪NIE推進協議會事務局局長枝元一三。 |
日本學生語文能力明顯提升
日本新聞協會從一九八六年起進行海外NIE活動考察,確認NIE運動具有高教育效果。一九八八年二月決定設置NIE委員會,結合新聞界力量推動NIE運動。目前全國四十七個都道府縣都成立NIE推展組織。
日本大阪NIE推進協議會事務局長枝元一三表示,大阪NIE結合了報社、教育行政部門、教師一起推動,從小學到高中共三百多名教師參與。調查發現,一九九六年到二○○四年,日本推動NIE的學校數直線上升;推動後,學生的閱讀、表達、傾聽意見和寫作能力都明顯提升。
在報紙支援學校教育上,朝日新聞社淺野稔指出,他們帶孩子參觀報社,派記者到校為孩子介紹新聞工作,新聞外賣車(行動教室)支援NIE,並提供教師手冊、DVD作為輔助教材,舉辦講座或研習等。《朝日小學生新聞》和《朝日中學生週刊》,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孩子寫新聞,每年出版三次教師專刊,配合報紙發送到大阪一萬多所學校,搭配教師手冊讓教師了解如何進行NIE教學。
國語日報四方向推動讀報教育
 |
國語日報社總編輯馮季眉發表「國語日報NIE發展狀況」。 |
臺灣讀報教育又是如何推展的?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說,國語日報社在二○○四年發起臺灣地區的NIE運動,命名為「讀報教育」。第一階段針對偏遠地區學校,發起「送報到山巔」募款活動,將閱讀資源送到偏遠地方,透過教師研習會,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報紙,帶動孩子讀報的風氣。公益送報加上閱讀指導,第一年就在三縣市舉辦七場研習、共一千多名教師參加。
二○○五年,讀報教育規模擴大到各地,在七縣市總共舉辦十場教師研習,二○○六年再擴大到十九縣市、六十六場研習,參與人數從一千多人增加為五千多人。
馮季眉表示,國語日報推動的臺灣NIE計畫,主要有四個方向。第一,製作讀報教育專題,在報紙版面規畫結合課堂教育的內容,讓教師能利用國語日報輔助教學。
第二,定期編製《讀報教育指南》,作為教師手冊,讓教師能夠方便使用報紙來教學,指導學生認識新聞及熟悉報紙媒體,迄今已完成兩冊。第三,走進校園,國語日報編輯群走進社區及學校,主動與學校合辦閱讀報紙及閱讀寫作研習活動。第四,設置網站宣導,製作讀報教育網站www.mdnkids.com/nie,提供豐富、互動的讀報教育訊息。
展望未來,馮季眉期待更多報社加入推廣NIE的行列,也希望政府部門給予支持,共同發展臺灣的NIE模式,提升下一代的公民素養,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
 |
 |
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 |
聯合報總管理處編務發展處長項國寧。 |
辦新聞編採營 培訓校園記者
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指出,中國時報每週有三次「教育超連結版」集中報導教育課題,不定期舉辦新聞編採研習,贈閱報紙培養讀者。
聯合報總管理處編務發展處長項國寧,分享聯合報在高中、大學校園推廣報紙的作法,包括推動媒體識讀教育,舉辦校園座談,針對大專學生培訓校園記者,吸收表現優秀的學生進入報社工作。針對大專入學考試內容及方向做趨勢性報導外,更與美國《紐約時報》合作,出版國際週刊摘錄重要國際新聞,舉辦教師研習營、紐約時報英文版導讀,與學生和英語教師互動。
 |
臺北市明德國小校長林玫伶。 |
北市明德以報紙當補充教材
臺北市明德國小校長林玫伶分享學校的NIE教學實況,她說全校四十多個班級,原本只有兩份國語日報,去年請家長贊助,現在每班都有國語日報。
她表示,學校教師非常喜歡利用國語日報進行班級教育,所以「報紙就是最好的補充教材」,教師大部分是運用報紙進行語文教育。
學童傳球讀報 日本教師誇好
 |
日本大阪NIE推進協議會訪問團到北市明德國小參觀讀報教育,小朋友玩傳球回答問題,來賓看得笑呵呵。攝影/高修民 |
陳康宜/臺北報導
「聽新聞,看新聞,我們博學又多聞。」臺北市明德國小四年四班的小朋友,邊念順口溜邊傳一顆地球模型,等念完時,拿到球的小朋友不但要發表聽完新聞的感想,還要從地球模型上找出新聞事件的發生地點。這場刺激的傳球遊戲,不但讓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也讓參訪的日本大阪NIE推進協議會成員,發現到兼具趣味和知識的讀報教育。
日本大阪NIE參訪團昨天下午到臺北市明德國小,參觀學校進行讀報教育教學的情形。課堂上,教師除了透過新聞、照片介紹各地發生的事情外,也請小朋友上臺播報「最多哇聲」、「最適合懶人」等特別新聞,並帶領小朋友玩傳球遊戲、猜拳搶答、找出標題、成語記憶大考驗等活動。
對於小朋友的表現,參訪團成員都覺得很好。大阪市西九條國小教師角森久美子表示,小朋友都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上課態度也很專心、投入,令人佩服。
小朋友很喜歡讀報教育課程,孫懿威說,可學到許多課本沒教的事,增進世界觀;欣賞別人投稿的文章,學到不少成語。陳弈凱說,透過讀報課程介紹的動物照片,發現許多特殊動物,像是有兩顆頭的雙頭蛇、比自己還嬌小的迷你牛,令他大開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