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奴役兒童 印度男孩國際矚目
報導/記者劉偉瑩、趙瑜婷、張彩鳳、陳玉珊
 |
印度十四歲男孩格賈(右)獲兒童權利組織頒發「國際兒童和平獎」。兒童權利組織網站最近公布格賈赴荷蘭領獎消息。
(圖/取材自globalmarch網站) |
「年輕人也能改變世界!」這是加拿大「解放兒童」組織創辦人基爾布格,在他十九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最近也在十四歲的印度男孩格賈身上應驗,他因為發起「反奴役兒童」運動,幫助上萬名印度貧童免於成為童工,獲「兒童權利」組織頒發「國際兒童和平獎」。格賈和許多印度兒童一樣,經歷過被奴役的童年,本週讀報精選就要帶小朋友看看,格賈如何從一個悲慘小男孩,變成備受國際肯定的人權鬥士。
印度是個貧富差距懸殊的國家,許多貧窮父母會讓還沒達到工作年齡的孩子在街邊乞討,或到小吃店、度假勝地和遊客下榻的飯店內替人擦鞋、打雜,有些孩子則在環境極差的工廠裡做工,成為任人剝削的童工。這樣的兒童有多少?根據印度官方統計,全印度五歲到十四歲的孩童中,逾一千六百萬人淪為童工。
和上千萬的印度孩童一樣,十四歲的格賈也經歷過悲慘童年。他有十個兄弟姐妹,所以他五歲就被迫離開父母,進入農場工作,每天要在田裡翻土、播種、收割糧食,還要飼養家畜,沒日沒夜的任人使喚,一出錯還會換來主人毒打,直到八歲被救出,才結束地獄般的生活。
格賈獲救後進入收容之家,好學的他終於能夠念書。由於貧窮和缺乏良好的初等教育,是印度出現童工現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他開始幫助和自己遭遇相同的孩子。他在家鄉推行免費教育,並協助家鄉及其他鄉村改造成「友愛兒童村」,收容脫離勞役的貧童,保障村內兒童不必當童工。格賈還宣導「報戶口」的重要,他認為有戶籍資料,就可保護孩童不被販賣或淪為奴隸。
這些年,格賈幫助上萬名兒童不必去當童工,他的努力獲得荷蘭「兒童權利」組織頒發「國際兒童和平獎」。格賈在領獎時說,大人如果不尊重兒童,「我們就要更努力,讓他們聽見我們的心聲。」
「國際兒童和平獎」每年頒發一次,目的在獎勵那些提倡兒童權利上有傑出貢獻的兒童。
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祕書長胡秀雲表示,淪為童工的孩子,無法正常接受教育、享受應有的自由生活。飽受剝削與虐待的格賈,替童工說出他們的問題,小小年紀難能可貴。
胡秀雲說,人權的至高表現,不僅是爭取自己的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更要為弱勢者爭取權利。小朋友應該盡自己的能力,為弱勢兒童伸張人權。
編輯臺觀點
為童工爭取人權的格賈,與加拿大青年成立「解放兒童」組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群青少年都在進行一場和平的人權革命。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爭取人權是大人的責任,人權運動必定會有抗爭、吶喊的激烈場面,不過從「解放兒童」組織,到印度少年格賈發起「反奴役兒童」,我們看到人權的種子已向下扎根,青少年、小朋友都可盡一己之力影響社會;也看到,人權運動可以藉由提升弱勢者的知識、競爭力,形成一股寧靜的改革力量。
臺灣沒有童工問題,但是仍有照顧兒童不足的地方。有能力的小朋友,應該多關心弱勢兒童的需要,替他們伸張人權。小朋友不要看輕自己,格賈讓我們看到「兒童幫助兒童,力量也很驚人」!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鍾以瑩 臺北歐洲學校
■我是中印混血兒,印度童工問題確實很嚴重,在印度,我們開車在街上等紅綠燈時,許多小朋友便會圍過來乞討。我認為,應該幫助他們讀書,改善生活環境。
簡靖慈 竹科實小雙語部
■格賈的行動,不只是保護兒童不受大人壓搾,更是追求平等的表現,他的故事能鼓勵小朋友,當遇到不平等的對待時,必須勇敢的把問題說出來。
吳曉茹 臺中市大鵬國小
■為了幫助貧困兒童,格賈成立友愛兒童村,以後我有能力,也要效法他,找朋友一起組織基金會,幫助偏遠地區小朋友脫離貧困。
阮芳郁 彰化縣平和國小
■格賈很有主見,能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雖然我們年紀小,但只要努力讀書,儲備能力,就能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歐玉萱 高雄市永清國小
■格賈在艱困的生活中成長,還能突破惡劣的生存環境,並為其他小朋友爭取權利,從這個例子中了解,大人應該傾聽小朋友的心聲。
讀報講堂
珍惜當下 關注弱勢兒童
楊婉怡(臺北市湖山國小教師)
格賈五歲時就到農場工作,小朋友可以想像,才幼稚園大的孩子,就要去做苦工,如果哭鬧就會換來一頓毒打。對照印度孩子連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的生活,臺灣小朋友更該珍惜當下,從不浪費身邊資源做起,紙和筆不要用一下就丟掉。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弱勢的孩子需要關注。小朋友除了要包容這些特殊兒童外,平時也應該以同理心,給予他們各方面的協助。
充滿正義感的格賈在困境之中,仍能想出用報戶口等實際方法,為孩子爭取權利。同樣的,小朋友路見不平時,也不能用蠻力處理,要用智慧解決。例如:看到孩子被欺負或有危險時,要冷靜應對,像是假裝說出「警察就在附近」來嚇阻壞人。
從格賈為印度孩子爭取自由人權的過程可以了解:兒童也能影響地區、國家,甚至世界的進步與和平,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建議小朋友可以從最基本的環保做起,如果每個人集結起來,就可以改善整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