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個兒童 捐零用錢助貧童
 |
高雄縣大湖國小在每班教室內放置「企鵝」撲滿,讓小朋友長期捐出零用錢幫助弱勢孩童。 |
報導/記者劉偉瑩、陳玉珊、趙瑜婷、張彩鳳
攝影/記者陳玉珊
省下一塊錢,就能聚沙成塔助人。高雄縣湖內鄉大湖國小全校六百多名小朋友,五年來省下自己的零用錢,捐款給高雄縣家扶中心及臺灣世界展望會,每個月認養五名國內外貧童。師生透過信件、卡片,和自己所幫助的貧童互相打氣,在學習分享愛心的同時,也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高雄縣大湖國小校長林達銓為鼓勵學童珍惜資源,不亂花零用錢,五年前開始發起全校樂捐,鼓勵小朋友將省下的零用錢存放在每班教室的「企鵝」撲滿內,每個月結算愛心捐款數目,捐助國內外弱勢貧童。
林達銓說,學校常告訴小朋友「聚沙成塔」的力量,但他發現,現在的小朋友生活富裕,看到一塊錢掉在地上都不肯撿。為了讓小朋友了解這句成語的精神,他透過機會教育告訴小朋友,如果全臺每人捐一元,「聚沙成塔」就有兩千三百萬元!
學校從五年前開始,固定在每班教室內放置「企鵝」撲滿,並告訴小朋友「一元不嫌少」的觀念,「即使只有小小的五元也能幫助別人」。為了不讓小朋友覺得幫助別人有壓力、負擔,林達銓告訴小朋友,如果有多的零用錢,就可以放進「企鵝」撲滿。林達銓說,類似這樣長期捐助的行動,最好讓小朋友覺得在「能力之內」,久而久之就會導向「行善發自於內心」。
小朋友捐出的零錢積少成多,最初每個月認養高雄縣家扶中心五個貧童,每人一千元;去年十一月,學校將愛心拓展到海外,每月捐款一千四百元給臺灣世界展望會,認養兩名蒙古及瓜地馬拉飽受飢餓之苦的貧童。
大湖國小謝富如小朋友表示,從二年級時學校在教室放「企鵝」撲滿開始,只要自己有買文具剩餘的錢,就會捐出來,看到受助人寫來的感謝信,就是自己持續存錢幫助他們的最大動力。
謝孟錡小朋友說:「參與學校的捐助活動後,回家建議父母加入,現在不但自己捐出零用錢,爸媽還委託我幫他們把錢存放在企鵝撲滿裡。」
梁維倫小朋友表示:「爸爸獎賞我時,都會多給我一些零用錢,但我沒缺什麼物品,就省下這些零用錢,幫助需要的孩子。看著需要被幫助的人快樂,自己也很快樂。」
臺灣世界展望會南區辦事處主任陳瀛鐘表示,資助人的關懷與支持,不僅陪伴受助貧童走過艱辛的童年,也豐富彼此的生命價值,成為最好的生命教育。大湖國小的小朋友省下零用錢,幫助需要的貧童,相信他們長大後,也會對全世界的兒童付出更多關懷,成為一股祥和的力量。
編輯臺觀點
臺灣世界展望會資料顯示,全球有一億兩千萬個小朋友從沒上過學,兩億七千萬個小朋友缺乏完善的醫療資源,四億個小朋友沒有乾淨的飲水,六億四千萬個小朋友沒有房子可住。臺灣孩子的愛心,透過公益團體散播到世界上最貧瘠的地方,幫助當地兒童改善家鄉生活環境,並且回到學校讀書,這些孩子未來的人生可能因此而不同。
透過大湖國小全校小朋友行善的報導告訴大家,幫助身邊弱勢者,並不是多困難的大工程,只要多一分關心、鼓勵和讚美,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一篇讀報精選,希望讓小朋友體認「施與受」的道理。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謝宇婷 桃園縣青溪國小
■這讓我想到慈濟的「每天五毛錢,一點一滴種福田」的道理。證嚴法師說,要每天養成做好事的習慣,行善才能持久不間斷。小朋友每天把零用錢捐出來,也能養成每日行善觀念。
梁藝瀠 臺中市中華國小
■大湖國小全校一起做善事,感覺一定很快樂。我現在每個月也認養一名貧童,有能力幫助他人,表示自己很幸福。
韓東璋 臺中縣富春國小
■我也要向大湖國小的小朋友學習,對一件有意義的事堅持下去。長大後我想當個生物學家,對人類有所貢獻。
趙貫渝 南投縣康壽國小
■希望大湖國小能繼續這項愛心活動,讓更多小朋友得到幫助,也可號召更多學校一起參與,擴大愛心的層面。
讀報講堂
感同身受 行善力量才能持久
陳雪芳(高雄市前鎮國小教師)
許多教師都認為,現在的教育環境傾向讓小朋友展現自我,而大湖國小的小朋友資助國內外孩童的行為,正可讓小朋友感受周圍很多人生活都很困苦,教師也可教育學生:「這樣的困苦是自己有能力幫得上忙的。」讓小朋友了解自己過得很幸福,而貧苦兒童可能連求學的機會都沒有。
學校或教師如果要推動類似這樣的捐助活動,最好能讓小朋友有實際體驗的感受,才會有行善助人的愛心,這樣的力量也能持續得比較深遠。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小朋友先從社區服務開始,讓小朋友體會幫助別人可從身邊出發,在感受實際的回饋後,可讓小朋友了解自己的力量的影響力。像高雄市前鎮國小,鼓勵小朋友每月捐出發票,幫助創世基金會的植物人,學校並以影片讓小朋友了解創世基金會幫助植物人的情形。
學校可以引導小朋友省下零用錢進行長期性的捐助,如果沒有長期性的捐助機會,不妨鼓勵小朋友每天累積一點零用錢,再進行階段性的捐款;小朋友也可以在學校附近的商店,或有放置捐助箱的醫療、社福機構,把零用錢捐助出來,透過每個人的小小力量,幫助亟需幫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