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魯熱退燒 狗媽媽搶救流浪狗
狗是人類忠實的夥伴,愛牠就不要隨便棄養牠。
報導/記者劉偉瑩、張彩鳳、陳玉珊 攝影/記者高修民
「報紙新聞是教材,也是學習教室。」為了幫助更多的小朋友學習,本月起每週三在本版推出「讀報精選」專題報導,以「說一個新聞故事」的方式,邀請學校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新聞,從新聞當中學習思考。每次的單元,除了精選新聞,還規畫「編輯臺觀點」、「讀報講堂」、「讀報熱線」,希望在多元意見、互動學習的閱讀過程中,讓讀者認識新聞的教育功能。

 前一陣子,國內風行「可魯熱」、「黃金獵犬熱」,但風潮一過,許多狗狗都變成又髒又醜的流浪狗。三個月前,愛狗人士在北縣烏來山區發現七隻遭棄養的黃金獵犬,於是在網站發起搶救,搶救這些流浪狗最有力的「中途狗媽媽」張敏惠,十分感嘆,流浪動物這麼多,都是因為人們不尊重生命。
  張敏惠是參與搶救狗狗的義工,目前擔任雜誌社發行主任,也是網路上「流浪動物花園論壇」的「中途狗媽媽」。三個多月前,她驅車上山救狗,將其中兩隻黃金獵犬帶回照料,使得家中「狗口」暴增,為了飼養這些狗狗,她得身兼三份工作。
  張敏惠說,三個月前接到狗友來電求助,於是通知其他義工上山搜救。據當地民眾表示,這批黃金獵犬已經被棄置了一個多月,個個瘦骨嶙峋,研判是狗狗繁殖場惡意丟棄。
  張敏惠說,那時只開一輛轎車,打算先帶一兩隻下山,沒想到其他狗狗全圍過來排隊等上車,似乎怕再被拋棄,只好再找朋友將七隻狗全帶下山。
  兩歲就愛上狗狗的張敏惠,四年來共搶救了十五隻流浪狗,她常為了籌措流浪狗龐大的醫藥費,晚上到處兼差打工。她說,電影「可魯」、「靈犬萊西」帶動流行熱潮,大家一窩蜂飼養拉布拉多和牧羊犬,繁殖場則大量繁育,等到熱潮過了,民眾將狗狗丟棄,「臺灣有這麼多流浪狗,就是民眾對生命的態度太輕率。」
  中華民國動物保護協會祕書長黃慶榮強調,小朋友必須了解不論基於什麼目的飼養寵物,都不能隨意遺棄,這是社會責任。
  小朋友看到可憐的流浪貓狗,總會忍不住想把牠帶回家,黃慶榮表示,小朋友應該先考慮家人是否同意在家養寵物?其次是有沒有能力照顧牠?如果不能養,是否應該想辦法找同學、親友幫忙飼養,或說服老師收留牠當班狗,發動同學一起照顧牠?小朋友自己發現的問題,必須自己解決,這個過程也訓練小朋友溝通、領導以及承擔責任的能力。
  現在張敏惠所搶救的七隻黃金獵犬,有的不幸死亡,有的已經找到好主人,養得頭好壯壯,也算有了歡喜的結局。

編輯臺觀點
  流浪動物不只涉及環境問題,更是社會責任和生命教育的議題,它引發了我們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一個生命?」「我們能夠因為自己的好惡而決定一個生命的未來嗎?」「飼養動物前做好準備了嗎?」「如何在與動物相處中學習關愛、尊重和負責任?」本週選讀這篇「黃金獵犬被棄養」的新聞故事,希望與小朋友思考這些問題,進而學習對生命的尊重,建立飼養寵物正確的觀念。歡迎小朋友與家長、教師一起思考。

高雄市四維國小 龔珮萱
  聽到「黃金獵犬被棄養」的新聞,覺得很殘忍。有些商人,把繁殖狗狗當成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把牠們當成生命,這樣不人性的對待動物,對小朋友而言,是最不良的示範。 

高雄市新上國小 黃立元
  長久以來,臺灣都是一窩蜂的流行一些事物,看到同學飼養著寵物,有時連自己也想養狗狗,覺得很有趣,但媽媽告訴我:「要有能力飼養才行,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勉強。」

屏東縣南華國小 鄭育林
  防止棄養狗狗的觀念,應該由政府做起,並做好宣傳;如果遇到狗狗被棄養的新聞時,政府可拍成短片,讓大家看看狗狗可憐的樣子,或許可以提醒大家不要隨意棄養狗狗。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感想,來信請寄newsbox@email.mdnkids.com

讀報講堂
關愛動物 從生命教育做起

臺中市雙十國中教師 倪娟娟
  喜歡小動物的孩子,一定有顆善良的心,生命教育應該從小扎根。真正的生命教育不應該有人類和動物之分,即使是一隻小動物,都有相同的生命價值,因此決定飼養小動物時,就要有「養牠一輩子,不離不棄」的觀念。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遇到任何原因,都不可以丟棄牠。
  小朋友喜歡小動物,養小動物可以培養小朋友的責任感,對小朋友的學習很有幫助。
  學校課堂可以將這個故事融入生命教育議題,告訴學生要等同對待每一隻小動物;如果不能認養流浪狗,也應該給予生存的空間,因此看到流浪貓狗時,不要嫌惡的趕牠。如果有機會也可以安排學生看一下「再見了,可魯」影片,體會人類和動物之間的互動情感。
  小朋友將來如果有能力,應該付諸實際行動,在一生中,至少幫助一隻流浪動物。如果有機會認養流浪狗,一定要為流浪狗結紮,千萬不要讓牠的下一代再度成為流浪狗,即使是從寵物店買回來的貓狗也應該結紮,以免因為繁殖過多而衍生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