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小學生在校用手機 應立法禁止?
|
法國已立法禁止十五歲以下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國內有人也贊成以法律形式,禁止國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攝影/陳壁銘 |
許多中小學生都擁有智慧型手機,如果不節制使用,容易過度倚賴,甚至成癮。法國二○一八年已立法通過,全面禁止十五歲以下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我國則未禁止學生帶手機到學校。日前有人提出以法律形式禁止我國國中小學生在學校用手機,也建議家長限制孩子使用科技產品。
手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不過也可能導致成癮。根據教育部委託交通大學所做「一百零六年臺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九的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生有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國中生、高中生則各三成過度沉迷手機。
各國皆有成癮現象
政府防治方式不一
不只臺灣,世界各國都有中小學生手機成癮現象。法國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的十二到十七歲兒少有手機,法國總統馬克宏為了防止校園霸凌、暴力、色情等行為擴散,積極推動立法,二○一八年九月起全面禁止十五歲以下的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錶等電子產品,讓上學回歸學習。
為遏止網路霸凌,二○○九年起,日本文科省原則上禁止公立國中小學生攜帶手機上學,公立高中有限制使用,但不禁止攜帶。美國紐約市原本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但為了讓家長在緊急時刻能立即聯繫孩子,最後解禁,改由各校自行制定規則。
臺灣目前沒有立法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手機上學,不過教育部有訂《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學生如果帶手機到學校,只能用在聯繫父母,而且上下課、早自習、午休儘量關機,有緊急需要得先向教師報告,經同意才能開機使用。教育部也鼓勵各國中小依照不同年齡的需求、用途,邀集教師、家長、學生代表討論使用規範原則。
立法內容有待討論
應從網路教育著手
去年總統選舉前,全國及各地區的家長及教育團體,曾舉辦一場與總統候選人有約的座談會,拋出不少關於教育現場的討論,其中包括應否仿效法國法律明定,全面禁止學童在校內使用網路通訊設備。
當時,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表示,她認同以法律禁止國中小學生在學校用手機。劉宥彤表示,蘋果執行長庫克,也限制自家小孩十四歲前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的使用。她呼籲擔心孩子手機成癮的家長效法,甚至一開始就不要買手機給孩子。
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表示,臺灣的學校偏向低度管理,即使要求上課時間由學校保管手機,還是會有人偷使用,不僅自己不專心,也影響同學。臺灣應仿效法國,讓學校有公權力依法約束學生,至於立法內容,可以多方討論。
新竹縣自強國中輔導教師陳震齊表示,即使學校訂立使用手機規則,上課期間由「手機股長」保管,但多數學生不夠自制,會趁夜讀偷偷上網;他認為可以立法管理,不過法條、罰則等,都還要再討論。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表示,法國立法禁止,但國情不同,臺灣未必一定要借鏡。教育現場的問題,應該由教育方式來解決,而不是立法強硬限制,與其禁止學生使用手機,不如教他們把手機視為工具,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來學習。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在校用手機應否立法 |
我十分贊成不帶手機到學校。上課時,專心學習本來就不容易,若有手機,玩心更重,很難專心做事。我希望政府立法幫我,讓我上了國中專心學習,增加未來競爭力。
黃詠喬‧彰化縣洛津國小六年乙班
我認為不應立法禁止。手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如能恰當利用其功能,不僅便利,甚至能增進學習效率。與其消極限制學生使用手機,倒不如教他們正確使用時機與方法,訓練自制力。
鄭甯予‧臺北市南港國小六年三班
如果讓學生帶手機上學,會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分心。曾聽同學談論,他們常上課想著下課時手遊怎麼過關,導致無法專心學習。而且帶高階手機上學,容易造成同學嫉妒,甚至引發霸凌。
郭晁廷‧臺中市德化國小六年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