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行人靠右走? 面向來車更安全
|
我國早年鼓勵行人靠右、順著車流走,但最新研究發現,行人順著車流走,發生交通事故的致死率比逆向高,呼籲行人面對來車,靠左走較安全。 攝影/陳壁銘 |
我國早年鼓勵行人靠右、順著車流走,但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白志偉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行人順向走的致死率比逆向車流走高出二點二一倍,呼籲行人靠左走、面對來車,較安全。
交通部表示,自二○一二年起已進行相關宣導;教育團體呼籲,比起制定法律,交通安全教育更重要,除了教導孩童保護自己,也能教育其日後成為好的用路人。
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白志偉研究團隊,根據警方公布的二○一一年到二○一六年行人交通事故統計資料進行分析,排除較複雜的十字路口案件後發現,一萬四千三百八十二名被汽機車碰撞的行人中,一萬零七百四十九人順車流方向走,占七成五;三千六百三十三人逆向走,占二成五;統計中有一百九十九人死亡。在以上的死亡數中,有一百六十七人順車流走、三十二人逆向車流走。
分析發現,順著車流走,頭部受傷的機率比逆向走高出一點二六倍,被撞致死的風險比逆向走高出二點二一倍。
研究結果顯示,在交通事故中,順向走的行人比逆向走傷勢會更嚴重。此外,能見度低的情況,如黑暗無照明的道路、較差的天氣、視線受阻等,順向走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加明顯。
逆向走是全球趨勢
白志偉說,二三十年前,政府要求行人要順向車流走,可能當時資訊不發達,加上我國採靠右駕駛,覺得順著車流走不會有衝突感。近年來交通部宣導要逆向車流走路,讓駕駛人及行人可以看到彼此,如有意外就能做出最快反應,但仍有很多民眾不知道。希望這份研究能讓大眾知道逆向走較安全的原因,尤其鄉村較為昏暗的地區,人行道少且能見度低,更應該逆向車流走路。另外,兒童被看見的機會低,逆向走的話,駕駛對於臉孔辨識及警覺性高於後腦勺,希望交通部加強宣導力度。
他提到,近年部分西方國家開始推翻順向走觀念,芬蘭研究證實,行人逆向車流走,會減少意外事故發生率。有些國家立法規定行人要逆向走,美國佛羅里達州在特別時間與路段會有告示牌,規定行人要逆向車流走,但臺灣民情不同、地狹人稠,要立法規定有難度。
宣導比立法更重要
交通部道安會組長湯儒彥表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行人應行走在人行道,未畫設人行道的道路,應靠邊行走,但沒有規定靠左走或靠右走。過去看到國外報告指出,面向來車走較安全,能及時發現並閃避意外,因此二○一二年起開始宣導行人在沒有人行道的道路,可以靠邊、面向來車走。但我國道路態樣多,有單行道、雙向道或狹窄車道等,行人步行需求也多,硬性規定靠哪邊行走,可能不符合實際需求,目前仍以宣導為主,讓行人有較大的應變能力,且最重要的還是汽機車駕駛本來就有注意行人、不能撞傷行人的責任。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現行教案教導兒童靠安全邊走,有人行道就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就要靠邊面向來車走,若走在懸崖要靠山的那一邊。此外,也借鏡美國,走斑馬線過馬路時,要往後看轉彎車,多一層保障;她認為,交通安全教育比法律、執法還重要,及早啟動相關教育,不僅能避免兒少傷亡,也能避免他們日後成為危險用路人。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行人面向來車較安全 |
讀報前,並不知道面向來車走會比較安全。因此,我覺得政府要加強宣導。雖然偏鄉人車都比都市少,但老人小孩多,車禍事件仍多,讓行人懂得自我保護是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工作。
賴圓蓉‧雲林縣口湖國小六年甲班
老師今天調查全班同學,走路要靠哪一邊,全班只有兩位同學答左邊,其他人都說右邊。藉由這篇報導,我們學習到原來行人行走時,要靠邊面向來車,讓自己的臉可以被駕駛看到。
陳又安‧新北市樹林國小二年一班
臺灣是個右駕國家,所以我贊成靠左走,能清楚看見對面來車,有狀況也能立即閃躲,並降低傷害。但重要的還是在駕駛方面,要隨時注意行人,不要酒駕或貪快。
洪靖博‧彰化縣鹿港國小六年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