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南延屏東 區域發展更均衡?
報導/李琦瑋

行政院長蘇貞昌南下屏東,宣布高鐵南延屏東拍板定案。
攝影/莊舒仲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日前南下屏東,宣布高鐵南延屏東拍板定案,路線規畫共有左營案、燕巢案、高雄案、小港潮州案四個方案,初步評估傾向左營案,由高鐵左營站岔出,往東跨越高屏溪至屏東市,於屏東市區東側六塊厝設高鐵屏東站,長約十七點六公里,行車時間十五分鐘,興建經費約五百五十四億。
學者認為,屏東站運量低,不具實質效益,恐債留子孫。屏東縣議員及民眾則認為,該政策象徵交通平權,更能協助產業發展,提升區域均衡發展。

對於高鐵南延到屏東的規畫,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表示,高鐵站是否需要花龐大經費延伸到屏東,得視民眾需求和運量決定,像是高鐵新增苗栗、彰化、雲林三站就是最好例子。彰化站運量低,大部分乘客仍選擇在臺中烏日站轉車,屏東站可能出現相同問題,屆時一小時僅一兩班車,民眾還是到左營轉車更方便。而且如果每個縣市都有高鐵站,導致高鐵變「慢鐵」,偏鄉車站班次又少,反而對乘客造成不便。
羅孝賢認為,大眾運輸系統各司其職,高鐵站就像人體的大動脈,還需要有微血管串聯各地。政府花上百億、上千億只為了一站,但民眾不會每天搭乘高鐵,屏東站也不會是民眾最後目的地,不具實質效益,不如建構、串聯其他有效的系統。他舉日本為例,就有高鐵、地鐵、公車等系統完整串連,讓大眾運輸工具可以深入偏鄉。

人口少、成本高
須考量投資效益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表示,臺灣目前已達成「一日生活圈」理想,從屏東搭臺鐵到高雄,再從高雄搭高鐵到臺北約兩小時,已達成「基本民行」,城際服務也足夠。如果要更高階的服務,得探討是否符合投資效益,但屏東縣八十萬人口難以負擔上百億的交通建設,還有後續營運成本,且「屏東人要選擇一小時一班的高鐵直達車,還是一小時六班的臺鐵?」如果討論到區域均衡發展,則應探討產業發展政策,製造就業機會,將人民留在屏東,也許需要國際級的產銷系統,或建設國際級的觀光系統等。

藉由交通建設
可帶動地方發展

屏東縣議員陳明達說,屏東的交通長期受到忽視,因為高屏溪的關係,許多交通建設難以跨越到屏東,造成交通不便,使企業來此投資、設廠意願不高。許多學者擔憂運量不足會虧損,當初高鐵建造時,也有人說會變成廢鐵,但高鐵營運逐年好轉,運量增加,因此不能單看眼下的經濟考量,畢竟沒有交通建設就難以促進地方發展。陳明達以六塊厝旁邊的屏東機場為例,屏東機場目前是軍用機場,曾經開放民用,後來因使用率太低而裁撤民航,為南部最大機場。如果高鐵延至這裡,屏東機場可能成為國際大型轉運站,有助於屏東地方發展。
家住屏東縣里港鄉、在臺北工作的陳姓民眾表示,四個方案對他返鄉都不方便,但建置高鐵的重點不在於方便屏東人返鄉,而是藉由交通建設帶動區域發展,幫助年輕人留在屏東。他認為,交通建設不能只在乎運量、是否回本等,而應全盤考量,且為了達到「環島鐵道路網」的國家政策,先建置屏東站,才能再往東連結臺東、花蓮地區。另外,他認為小港潮州案對於拓展觀光最具效益,因為能大幅縮短去墾丁、小琉球的交通時間。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高鐵南延屏東

我認為高鐵南延至屏東不符經濟效益。地方繁榮要靠大型或常態性的地方特色活動,像燈會或鮪魚季,才能吸引觀光人潮,能讓大家認識並願意留在屏東。
黃詠喬‧彰化縣洛津國小六年乙班

屏東有許多著名觀光景點,但雲林人得開車幾小時才能到,高鐵延至屏東,不僅能節省時間,更能節能減碳。交通便利能吸引觀光客,促進地方繁榮,年輕人也願意回鄉生活。
蘇亭庭‧雲林縣口湖國小六年甲班

高鐵南延屏東這個計畫至少要花費六百億元,不論是節省的時間或搭乘、人數及營運成本,都不符合經濟效益。若將經費用來優化鐵路,提升臺鐵服務設備,增加班次,才是真正便利屏東交通的方法。
楊子潔‧臺北市文湖國小六年二班


讀完本週〈高鐵南延屏東,區域發展更均衡?〉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及郵局或銀行存摺封面,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enhsueh@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