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放颱風假 何時宣布好?
報導/李琦瑋

對於颱風假應何時宣布,引起社會爭議。圖為家長在颱風天接送孩子。
攝影/陳壁銘

《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颱風警報期間,全日或上午半日停止上班及上課時,地方政府應在前一天晚上十點前發布,並通知媒體於晚間十一點前播報,但每次颱風來,總會引發「錯放」或不能「賭命」的爭議。氣象專家認為,時間越接近,預報越準確,凌晨四五點做決策較好;但偏鄉學校、家長認為,山區交通不便,早點宣布較適合;學者則認為,颱風假應有彈性決策,並重視防災作為。

 《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是政府為使各級機關及公、私立學校在天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停止上班及上課的依據,除了常見的颱風外,風災、水災、震災、土石流災害等也適用。天然災害期間,決定發布、通報停止上班及上課的權責機關除地方政府首長外,有時也依轄區地形、地貌、交通及地區性不同,授權給區、鄉(鎮、市)長,機關、學校首長也能視實際情形自行決定停班停課,並通報地方政府。

過早宣布誤差大
清晨決定較準

氣象專家彭啟明表示,太早預告放假的預測誤差較大,氣象預報時間越接近越準確,凌晨到清晨做決策會較好。臺灣硬性規定發布的時間,常引發白放假、勞資對立、不公平、氣象人員預報壓力等問題,大部分國家則是當天視情況發布,除非是很明確的情況,才會前一天晚上宣布。像美國,如果預報隔天會有大風雪,會視隔天情況而決定,但如果今天已經發生大風雪並影響交通,隔天仍預報會繼續下雪,則會提前一天宣布。不過該規定行之有年,民眾也習慣越早宣布越便利,現在要修改法令,需要凝聚大眾共識,有很大的爭議。

偏遠學校路程遠
必須提早決策

雲林縣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表示,該校位於偏遠山區,得考慮通勤學生與教師的困難。學校外縣市學生占了三分之一,多是住校生,必須週日下午就搭客運上山。有一次颱風預估週一登陸,如果等前一天晚上宣布實在太晚,屆時須考慮學生安置問題,畢竟住在山上有斷橋、斷糧的風險,好在縣府通融該校自行判斷,他就在下午四點決定停課。
陳清圳說,因為學校位處山區、交通不便、車班少,他常常得先行判斷,如果颱風在週間來,得讓學生趕緊停課、撤離。另外,有的學生來自臺北、高雄等地,還得考量其他地區的天氣狀況。
新竹縣尖石鄉游姓家長說,孩子就讀後山的國小,平常住校,基於安全考量,校方會提前決定是否停課,以免受困校內。但家長要上班,得依照地方政府的發布,太晚宣布的確會造成家長困擾。

分對象彈性決策
關切防災作為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年說,颱風路徑預測存在不確定性,應讓颱風假決策有彈性,例如將受影響對象「詳細分類」,包括學生、政府、企業;平地或山區;機車族、汽車族或大眾運輸族等,再決定颱風假放不放或怎麼放。
楊永年認為,停班、停課應分開處理,中小學生需要受保護,停課應從寬從優處理,前一天晚上先行宣布是可行作法。停班涉及政府運作、企業營運、上班族無薪假等,就需要謹慎決策。
楊永年強調,政府已將颱風假正名為「災防假」,但沒有清楚定義及宣導防災要做什麼。比起放假,縣市首長、媒體、大眾更應關切防災作為,進行必要措施及相關演練,如果大眾具有這樣的思維,即使當天無風無雨,也不會有太大爭議。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颱風假何時宣布

應該在晚上十點以前宣布是否放颱風假,讓民眾提早準備。雖然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至少不會因太晚宣布讓民眾陷入危險之中。比起放錯假所引起的問題,民眾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
陳若昕‧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忠班

颱風假應該在凌晨宣布,停班停課的縣市就用災防告警系統通知民眾隔天放「災防假」。早上的新聞也要播報停班停課的消息,讓沒有收到通知的民眾了解。
柯季廷‧彰化縣和美高中國中部三年十一班

政府可以分兩階段公布,第一階段是前一天晚上十點公布可能會放假的縣市,讓民眾有心理準備;第二階段則是當日早上六點公布確認放假的縣市,避免太早預告產生的誤差。
黃梓情‧臺中市大楊國小六年甲班


讀完本週〈放不放颱風假 何時宣布好?〉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enhsueh@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