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徵空屋稅 有助降低房價?
報導‧攝影/阮筱琪

房價居高不下,有民眾上國發會平臺提案課徵空屋稅,防止囤房、炒房;短短幾天,附議人數迅速達到成案門檻。

房價居高不下,有民眾到國發會網路平臺提案,建議政府除了現行的房屋稅外,再開徵「空屋稅」;相關業者認為,空屋稅的定義和配套須全面規畫。財政部長回應,空屋稅可抑制囤房,但各地方狀況不同,應該因地制宜。學者則希望,民眾改變傳統「有土斯有財」觀念,將房屋作為居住使用,而非賺錢投資工具,政府也應透過稅賦與金融等政策工具,對「非自用住宅」累進課徵房屋稅。
房價問題全國矚目,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有民眾發起提案,建議於現行房屋稅外,另立「空屋稅」,針對無人居住的房屋課稅,避免囤房、炒房,例如限定一個家庭只能有一間房,超過就要課稅。如果持有房屋的數量超過限額,又是無人居住的房屋,也要課徵空屋稅,稅率可為房價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持有房屋數量超過限額越多者,則課徵越高的稅率。稅率訂定可以由政府機關再討論,或參考先進亞洲國家新加坡的作法。

空屋原因眾多
必須因地制宜

財政部長蘇建榮回應民眾提案表示,空屋原因眾多,如地處偏遠、房屋老舊、就業就學、依親療養、農業區人口外移等,不完全是囤屋待售,而且都會區與偏鄉地區的情況不同,例如中南部年輕人出外打拚,久久才回南部一次,要是老家因為空置被課稅,也說不過去。
蘇建榮說,空屋稅宜由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於法定稅率範圍內,依房屋實際使用情形,訂定適當的徵收率,抑制囤房並維護租稅公平。他認為,空屋稅是持有稅,對減少囤房也許有用,但能不能抑制房地產上漲,要看市場供給和需求。

先降低房屋稅
保障自住屋主

據統計,臺北市有三萬六千戶一年以上未使用的空屋,臺北市政府擬課徵百分之三點六的「空屋稅」,臺北市政府副祕書長陳誌銘說,希望達到「自住輕稅、多屋高稅、空屋重稅」。不過,中央政府對北市府提出空屋稅的回應是,希望先提高至百分之二點五就好。市長柯文哲則表示,第一階段會先降低房屋稅,要是房子是單一且自住的稅率,會從百分之一點二降到百分之零點六,「先保護真的買房自住的人」,北市課徵空屋稅的議題,暫時落幕。
從事不動產業務的游姓業者認為,政府課徵空屋稅或囤房稅的大方向合理,但是規範目前未定,該討論的地方也很多,像房屋現值每年會因折舊而變低,幅度由政府核定。各縣市針對房屋也有免收房屋稅的相關核定,例如高雄市房屋現值十萬六千元以下者免徵,這類房屋是否列入囤房稅或空屋稅的範圍,也值得討論,對於房子用途定義等相關配套要完整思考。

調整傳統觀念
減少買房投資

前臺北市副市長、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表示,目前臺灣大約有兩成家戶屬於無殼蝸牛,六成有一房,兩成有兩房以上,擁有三房以上約占一成,擁有四房以上的人約只占百分之二。他在副市長任內,落實提高「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的合理累進稅率,他認為,民眾傳統「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必須調整,房屋應作為居住使用而非賺錢投資;政府更應積極透過金融與稅制改革,擴大增加「自住」與「非自住」房屋的差別待遇,降低非自住者的投資誘因,同時保障自住者的居住權益。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課徵空屋稅

徵空屋稅沒有必要,因為屋主的運用有很多種,判斷空屋的標準很難認定。另外,強制執行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去確認,這樣是否符合成本,都要請專家再三評估與商討。
林芳羽‧臺北市西松國小六年一班

徵收空屋稅能有效降低房價,如果空屋率下降,釋出的房屋就能供應離鄉背井求學、工作的人,不但能減輕年輕人的負擔,更能活化經濟。
鍾采蓁‧雲林縣文昌國小五年乙班

徵空屋稅對降低房價不是好辦法,因為要真的只課徵到炒房的人不容易。政府可先進行普查,徵收老舊或郊區的空屋,改建成國民住宅,合理出租給想要租屋的人,也是降低房價的方法之一。
陳韻竹‧彰化縣洛津國小五年乙班


讀完本週〈課徵空屋稅 有助降低房價?〉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