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獎怎麼頒 更有鼓勵效果?
報導/沈育如

臺北市長柯文哲(左)頒發國小市長獎鼓勵得獎學生,並一一合影。
攝影/陳壁銘

中小學畢業典禮會頒發市(縣)長獎表揚成績優秀學生,不過因市(縣)長公務繁忙,無法一一到校頒獎,後來改採聯合頒獎,讓獲獎學生在校內外各參加一次頒獎典禮。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認為,由市長頒獎給模範生,勞民傷財又流於形式,希望研議取消。但學校和家長都認為「獎勵不嫌多」,市長頒獎能讓學生的努力被看見,有特殊意義。

許多縣市都會舉行畢業生市(縣)長獎頒獎典禮,由市(縣)長親自頒獎給拿到市(縣)長獎的品行優良、成績優異、努力向學且德才兼備的學生。陪同學生的師長與家長,更能一起與市(縣)長合影留念,不但讓學生多年認真向學的表現能獲得鼓勵,一旁的師長也與有榮焉。
不過臺北市長柯文哲曾提到,市長獎過去是學校在畢業典禮上自己頒獎。後來在前總統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時,為了選舉造勢,把受獎學生集合起來,舉行市長獎聯合頒獎典禮,由市長親自頒獎、與學生拍照。後來接任的市長都延續這項作法,變成一項傳統。柯文哲認為,這樣的形式勞民又傷財,研議取消,但臺北市今年還是舉行畢業生市長獎頒獎典禮。




肯定學生表現
不同形式鼓勵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表示,學生拿到市(縣)長獎,等同多年來的努力獲得肯定,如果可以被外界看到,對學生來說也是很大的鼓舞,在未來的求學階段,也能持續付出努力。
彭淑燕舉臺中市為例,以前臺中市拿到市長獎的學生,在畢業典禮上不一定會由市長親自頒獎,不過市府會邀請獲獎學生進入市府和市長合影留念;獲得議長獎的學生,也可以到市議會與議長合照、享用簡單茶點。以這樣的方式,即使市長、議長沒有出席畢業典禮頒獎,但學生至少已經先受邀、合照,獲得簡單但有意義的鼓勵。
彭淑燕表示,市長獎聯合頒獎如果勞民傷財,市長又因公務繁忙無法一一到各校頒獎,建議可以請得獎學生集中參觀市府,並聆聽導覽,這個方式既能獎勵得獎學生,也是一項公民教育。

獎項更加多元
不再智育至上

此外,市長獎的受獎對象,主要是各班成績評量第一名的學生,也被外界批評是智育成績至上主義,與現在鼓勵學生多元發展的精神背道而馳。
臺南市為了打破「只有會念書的學生,才能獲得市長獎」的傳統,市長獎不以學科成績為依據,獎項分成優學獎、語文獎、科技獎、藝術獎、體育獎、嘉行獎、勵志獎七種,以獎勵在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
其他縣市學校的市長獎也不再以智育掛帥,例如臺北市成功高中畢業班,除了每班選出一名成績優等學生獲得市長獎之外,也會從體育、社團活動、技能、助人義行等面向中,依照當年度的班級數比例,由教師推荐,選出表現優異的學生獲得「傑出市長獎」。校長游經祥表示,期盼讓適性多元發展的學生,也能獲得鼓勵。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秦夢群表示,現在學生的成績差異沒有很明顯,以智育來區分比較沒有意義。他建議市長獎的面向可以更多元,例如鼓勵來自清寒家庭但認真向學的學生,或是體育成績好、遇到挫折仍勇往直前等各種面向,獲獎學生由學校在行政會議、導師會討論選出。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市長獎怎麼辦

讓學生進入縣市政府參觀及聆聽導覽,這種方式不但可以達到獎勵的效果,讓學生間接上了一堂公民課,更了解地方政府的努力,進而認同自己的縣市。
鍾采蓁‧雲林縣文昌國小五年乙班

只有表現優異、認真求上進的優秀學生才能獲頒市長獎,這是無比的榮耀,也能激勵獲獎學生繼續努力。這些學生值得市長親自頒獎合照,紀念這難忘的時刻。
詹庭瑋‧臺北市景美國中七年十一班


讀完本週〈市長獎怎麼頒 更有鼓勵效果?〉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