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寫作談「青銀共居」 你怎麼看?
報導/沈育如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以四人對話探討「青銀共居」議題。
圖片提供/臺師大心測中心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的寫作測驗,要考生論述對「青銀共居」議題的想法,各界對考題的看法兩極化,有教師鼓掌叫好,認為出題方向落實新課綱強調的素養能力,但也有人不認同這樣的出題方式,認為沒訂題目會讓考生誤解,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與長輩互動的機會,這樣的考題有失公平。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要求考生就「青銀共居,好家哉?」議題,思考高齡化社會的相關議題,提出對年輕人與銀髮族互動或相處模式的期待,並分享自己與年長者的相處經驗,或是提出在生活中的觀察。
會考從一百零二年試辦,寫作測驗歷年出題都是以一句話的形式讓考生發揮,過去曾有「捨不得」、「從陌生到熟悉」、「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等題目,直到去年的題目「我們這個世代」,開始以圖文方式,要求考生寫出經驗與看法。今年更沒有明確訂題,要考生從題幹提供的對話中,就自己的經驗或觀察,寫出感受或看法。

呼應新課綱
學習不局限課本

長年推動閱讀的桃園市慈文國中退休教師吳韻宇表示,青銀共居的議題乍看之下,可能比較適合給高中生或成人討論,對國中生來說「有一點遙遠」,會比較適合出在指考、學測或高普考中。不過這正是呼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素養導向,讓考生提出自己的生活觀察,也再次向考生宣示,學習不能再局限於課本,必須與生活結合。
吳韻宇表示,今年的出題方向,正反映未來的素養考題趨勢,要求學生在考試短時間內整理資訊、統整內容,提出自己的人生經驗、所見所聞、個人看法等。教學現場也要跟著調整,學生的閱讀素材,要更貼近生活面向,從新聞報導、雜誌資訊當中,統整訊息並提出個人看法,甚至全班一起討論,激盪更多火花。

寫作未訂題
導致出題不明確

不過補教教師楊炘認為,今年會考寫作測驗「不訂題」,且用引言的方式要學生作答,擔心國中生的聯想力不夠,如果只寫「青銀共居」,而忽略引言後面粗體字寫的「你對年輕人與銀髮族的互動或相處模式,有什麼期待?」一定會很扼腕,出題不夠明確,對考生也不公平。

除自身經驗
可取材生活觀察

會考由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負責出題,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表示,今年寫作測驗的出題方式,是延續去年的模式,讓考生閱讀後提出看法,是考驗考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以呼應新課綱的素養導向。
至於外界擔憂有些考生沒有機會與長輩共處,甚至會有城鄉的差距,陳柏熹表示,舉例不一定都要出自自己的經驗,也能取材曾聽過的故事、報導,或生活中觀察到的狀況。

歷屆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題目
學年 題目
102(試辦)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103 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
104 捨不得
105 從陌生到熟悉
106 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
107 我們這個世代
108 從提供的「青銀共居」事例,就自己與年長者的相處經驗,或生活周遭的觀察,表達感受或看法。
資料來源/臺師大心測中心 整理/沈育如 製表/謝錦梅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會考談「青銀共居」


我很少和長輩接觸,只能從社會觀察方面思考,寫出的內容可能會比較不豐富。雖然出題方向符合課綱,但如果生活經驗不足,會造成不公平,取材自大部分人都有的生活經驗較適切。
黃士賢‧雲林縣口湖國小六年乙班

透過這次會考,學生和教師會開始注意關心社會議題,平日多讀報,看公共電視,練習統整資訊,和家人討論,進而提出自己的想法,擺脫死讀書的學習習慣。
吳品諒‧彰化縣洛津國小五年乙班

我沒有和長輩一起生活過,無法結合生活經驗提出全面性的看法。希望題目可以改成二選一的方式——青銀共居或青銀不共居,可以自由選擇作答,這樣才不會有失公平性。
許捷涵‧臺中市大楊國小五年甲班
讀完本週〈會考寫作談「青銀共居」 你怎麼看?〉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