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南安小熊野放,內政部安排讓電子媒體搭乘黑鷹直升機跟拍,引發批評。 圖片提供/農委會林務局 |
經人為飼養再野放的南安小熊「妹仔」,在野放當天,由於內政部私邀電子媒體搭乘黑鷹直升機以「護送小熊」拍攝專題,引起保育人士批評媒體為搶獨家新聞罔顧保育原則,不但可能驚擾小熊,也暴露野放地點。此後,媒體自清、內政部多次道歉,暫時平息風波;公民團體則認為,小熊已成功野放,雖然過程有瑕疵,但能因此更提高國人保育意識,正面來看,不算太壞。
南安小熊「妹仔」在過去九個月裡,從落單、落難到決定人為圈養後再野放,期間透過全民集資和民間保育團隊、政府單位,以及花蓮地區族人等通力合作,幫助小熊學會爬樹築窩,找回野地求生的本事,再透過趨避訓練,逼牠斷絕對人類的依賴,最後再野放。
內政部表示:「這是全臺首次由空勤執行野放載運任務,內政部支持保育並全力以赴,希望能圓滿達成這次的任務,也希望可以將過程清楚記錄下來。」黑熊保育專家黃美秀則說,前一天才被告知有兩名「內政部」人員上機,不知是電視臺媒體,根本排擠機上保育員機位,批評是「騙局」。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臺灣黑熊保育協會也公開發表聲明,認為政府不該介入新聞編採;網路則一面倒批評媒體為搶獨家不擇手段,罔顧野放團隊付出的心力。
依規定申請
符合相關規範
上機的媒體主播陳雅琳則在「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聯席會議中表示,此項採訪是內政部長徐國勇親自口頭邀請,希望透過記錄這次運送小熊的特殊空勤任務,呈現空勤機隊工作狀況,媒體基於此主題報導與推廣保育觀念。
該電視臺也製作十二分鐘的影片「還原真相」,表示均依作業規定申請,包括行前進入空勤花蓮駐地接受勤前教育,按照規定著裝、入指定坐位等,且並無隱瞞媒體身分。後經自律委員與諮詢委員討論,認為媒體這次採訪經空勤隊同意安排,未刻意隱瞞身分,報導未呈現野放地點,採訪與報導過程符合自律綱要相關規範。
溝通不完善
造成資訊落差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說,黑鷹直升機隸屬內政部空勤總隊,登上直升機的乘員非林務局能掌控,林務局感謝空勤總隊願意協助運載小熊。這次的經驗未來會納入保育案件辦理的規範中,如果有類似案件,除了與媒體約法三章,參與的研究單位或行政單位都必須有共識,避免犯同樣的錯。
空勤總隊則表示,當日黑鷹直升機有執勤任務,小熊野放只是順帶,但這是空勤第一次執行野放野生動物任務,因此希望完整記錄過程,作為教育宣導,才找媒體跟拍。空勤總隊也坦言,事前與林務局或臺灣黑熊保育協會的溝通不周延,造成雙方資訊落差,會深切檢討。
藉野放過程
提高保育意識
臺灣公民參與協會、臺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理事長何宗勳認為,大家在意的是野放地點的曝光,因為不少人有「冒險性格」,即使地點位在高山深山,只要有人類前往活動,都可能影響黑熊生活環境。
何宗勳也說,臺灣黑熊是瀕危動物,野放小熊是國家的任務,空勤沒有推託的理由,空勤說法凸顯政府毫無保育責任感,雖然內政部多次道歉,媒體也要從中記取教訓,必須與保育團體充分溝通才執行採訪任務。不過,他相信透過野放小熊,全民都學到寶貴的一課,也提高國人的保育意識。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跟拍報導野放小熊 |
跟拍報導也有好處,如果南安小熊突然有意外事故,不但能在第一時間記錄,還可提供協助。媒體本身沒有惡意,與其批評,更重要的是要推廣國人保育觀念。
黃士賢‧雲林縣口湖國小六年乙班
攝影器材會亮燈,可能會嚇到小熊,非專業人員也可能會影響野放過程。媒體應該經過保育團體同意再拍攝,影片內容也要經過保育團體審查,避免泄漏野放地點,導致有心人士干擾小熊的生活。
林鈞澤‧嘉義縣桃源國小四年甲班
拍攝保育紀錄片是一件對的事,但影像內容應以圈養到野放前就好,野放的經過可以用文字或旁白的方式詮釋。拿捏好分寸,設想周詳,就不會影響到保育工作。
施妤蓁‧彰化縣洛津國小五年乙班
讀完本週〈跟拍報導野放小熊 影響保育工作?〉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