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犯罪者 可以用私刑懲罰嗎?
報導/沈育如

近日虐童事件頻傳,家扶基金會鼓勵大家用愛包圍受虐兒。
圖片提供/家扶基金會

肉圓家暴案和臺南女童疑虐死案接連發生,引發民眾動用私刑或聚集聲援。電影常出現以暴制暴的情節,看起來似乎大快人心,但學者呼籲,暴力私刑只是暫時出一口氣,根本問題還是沒解決。臺灣是民主法治國家,違法者、加害者要交由公權力,透過司法程序來懲處。

許多動作片電影的題材,會描述主角以暴制暴的復仇情節,例如無辜家人被綁架或被殺害後,主角不顧一切設法營救,或對加害人大開殺戒報仇,電影緊湊的情節和聲光效果,大受觀眾喜愛。
對於惡人的處置,也有像蝙蝠俠一樣沒有動用私刑,而是抓了後交給警方處理的情節,電影《蝙蝠俠》當中,由億萬富翁布魯斯‧韋恩扮演的蝙蝠俠,穿上特製衣打擊犯罪,常出現蝙蝠俠把壞人制伏後,捆綁丟到警察局門口,由公權力進行後續審判的情節。
模仿電影情節
動用以暴制暴

電影情節為吸引觀眾,有時天馬行空,與日常脫節。不過,日前的肉圓家暴案和臺南女童疑虐死案,經社群網路與媒體報導後,引發大批民眾憤怒,扮演起「制裁者」角色,把涉家暴的肉圓爸毆傷送醫,臺南女童疑遭虐死案,也有民眾群聚檢警大樓,揚言要「教訓」涉案人,為受害者出一口氣。
完善通報機制
防範重於懲罰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表示,臺灣是民主法治國家,不管加害者的行為多惡劣,對他的懲處還是要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以暴制暴不可取,甚至可能犯法。
這次事件中,許多網友透過網路連結召集,媒體也大篇幅報導。劉宏恩表示,部分媒體常用「看到這樣,讓人拳頭都硬了」、「這樣的人都欠打」等煽情聳動字眼,在事件發生時扮演煽風點火的角色,鼓勵民眾以私刑維護正義,並不恰當。
劉宏恩表示,法律不是萬能的,只能事後處理,儘量還給受害人公道,兒虐家暴的根本解決之道,還是建立預防的通報機制,透過全民力量,在發現不當行為時就通報,讓社工人員即時介入,安置受害者,提出警告與處置,才能防範未然。
媒體不應渲染
尊重司法運作

「民眾的行為不值得鼓勵,嚴重的話,會讓整體社會失序。」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表示,網路影響力無遠弗屆,鄉民看到社群網路或媒體報導因而憤怒,透過媒體渲染力來號召其他網友,想動用私刑來為受害者出一口氣,而其他網友的從眾行為,更擴大群起憤慨,因此造成失控。
鈕則勳表示,對於網友的憤怒可以理解,但臺灣是法治國家,必須尊重司法,社會運作有一定的邏輯與機制,必須由公權力介入與懲處加害人,如果認為法律程序太耗時,或懲罰太輕,就應該透過司法改革,而不是動用私刑,嚴重的話,會讓整個國家法治亂了套。

圖說:
電影《蝙蝠俠》裡,蝙蝠俠行使正義的方式是將壞人抓給警方,沒有動用私刑。
美聯社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私刑懲罰犯罪者


以暴制暴是不對的,就算「肉圓爸」的行為再不對,也不應該用私刑報復。如果我的朋友也想去打他,我會勸他冷靜一點。另外,希望新聞可以如實、中立的報導,不要過於偏激。
陳一葦‧臺北市萬興國小六年一班

「肉圓爸」雖然不對,但其他人也不可以動用私刑,應該交給司法來處理。司法制度不夠健全,可以透過民主程序來補足缺陷,這也是民主法治國家美好的一面。
歐陽巧心‧臺中市惠來國小四年五班

遇到事情不能以暴制暴,應該要交由警察來處理,不是由自己來解決問題。電影的劇情是為了符合觀眾的喜好,觀眾看到後應該更警惕,要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劉宥均‧彰化縣民權國小六年甲班

讀完本週〈對於犯罪者 可以用私刑懲罰嗎?〉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