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編輯 是利?是弊?
報導/沈育如
中國大陸學者賀建奎日前宣稱,世界首例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已誕生,她們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天生就可以抵抗愛滋病。不過賀建奎的作法引發全球科學家、醫學倫理專家一致的撻伐,認為他「嚴重違背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國內學者也認為目前基因編輯技術還不夠成熟,貿然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將引發嚴重且未知的後果。
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投入基因治療,不過僅限於動物實驗或細胞。因為基因編輯技術還不夠成熟,如果貿然用在人體,將無法掌控實驗者的健康狀況,而且基因也會遺傳給後代,形成一顆未爆彈,引發不可預見的結果,因此世界各國都設下紅線,嚴加禁止。
宣稱基因編輯
有助對抗疾病
不過,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日前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前宣布,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讓一對爸爸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檢驗為陽性,媽媽為陰性的夫妻,透過體外人工受精技術,今年十一月在中國大陸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姐妹,並命名為「露露」與「娜娜」。
賀建奎認為,對於一些特定家庭,基因編輯可以治癒遺傳性疾病,也能預防嚴重疾病。他的實驗就是透過基因編輯,讓愛滋病毒難以進入細胞,讓雙胞胎的身體可以抵抗愛滋病。不過他的說法還沒有得到其他科學家的證實。
違反學術倫理
掀起批評聲浪
賀建奎團隊的作法,隨即引起排山倒海的批評,中國有超過百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並強烈譴責他「違反學術倫理與學術規範」。中國科技部也隨即下令,基因編輯寶寶實驗的相關人員停止從事科學活動。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則籌組專家小組,投入研究基因編輯造成的影響,希望能在災害發生以前「關上潘朵拉的盒子」。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專任主治醫師、臺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沛隆表示,基因編輯技術的未來發展確實有潛力,但基因編輯就像兩面刃,如果用在防止遺傳性疾病,且在安全、可靠的技術下,各界樂觀其成。不過,如果將這項技術用在優生學,以為改造基因就能讓胎兒更聰明、更強壯,在技術還不成熟的狀況下,反而會有更大的風險。
貿然人體實驗
伴隨未知風險
陳沛隆表示,基因治療技術還不成熟,伴隨許多未知的風險,也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以賀建奎的研究來說,即使沒有編輯基因,雙胞胎出生後也不一定會罹患愛滋病,況且現在已經有藥物可以控制愛滋病。
陳沛隆說,基因編輯可能伴隨基因突變,未來這對雙胞胎的神經、心肺等系統都可能會出問題,也有很高機率罹患癌症。
須經深入研究
才可穩健向前
臺北榮總遺傳諮詢中心主任、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牛道明表示,目前國內基因編輯只有做動物與細胞實驗。因為技術還不夠成熟,需要考量的層面也多,不能貿然用在人體實驗,一定要先經過詳細的研究,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這次賀建奎的研究會引發爭議,就是因為太過急進,甚至讓外界認為他「只是想出名」。
圖說: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右圖)宣稱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基因編輯雙胞胎後,引發全球科學家、醫學倫理專家譴責。上圖為一間實驗室中,經基因編輯過的胚胎。
文/吳啟綜 圖/美聯社
人類基因編輯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讓人更健康。如果能讓罕見疾病不再出現,會有更多的孩子健康平安成長,也能增加幸福的家庭。但是,應先做足事前實驗,再應用在人類身上。
吳佳穎‧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忠班
不應進行人類基因編輯,因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健康的,如果有能力或有財富的父母都去做基因編輯,對於沒有能力進行基因編輯的人不公平。
李宥稘‧雲林縣口湖國小五年甲班
如果將基因編輯技術廣泛用在人體,每個人都能變得完美,不管是運動或學習,都能達到一樣的標準。每個人都可以輕易被別人取代,不就失去獨特性了嗎?
柯季廷‧彰化縣和美高中國中部二年十一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