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搶救落單小黑熊 怎麼做才恰當?
|
![]() |
落單的小熊獲救後,由獸醫師進行健康檢查。圖片提供/花蓮林管處 |
花蓮縣南安瀑布附近日前出現與母熊失散的臺灣黑熊寶寶,引起民眾爭睹,一度成為打卡熱區,林務局緊急封閉附近周邊步道與道路,希望黑熊媽媽將黑熊寶寶帶回,但日前黑熊寶寶因身體狀況不穩定,已安排人工照養,預計等小熊一歲後野訓再野放。這是國內首次處理落單小熊的經驗,公部門或民眾都上了一堂寶貴的公民保育課,未來面對類似事件,應當如何處置才妥當,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玉山國家公園及鄰近地區是臺灣黑熊的重要棲息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臺灣黑熊會在春、夏季到低海拔地區活動。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也表示,設置的自動照相機監測,均有臺灣黑熊的紀錄。
淨空現場 防止人為干擾
花蓮林管處今年七月十三日起接到通報,南安瀑布步道附近有一隻落單的臺灣黑熊寶寶,林管處宣布封閉周邊步道與道路,還擴大管制範圍,希望不要干擾黑熊母子團聚;不過,封鎖路段的消息傳開,卻吸引遊客、攝影者前來,經專家呼籲後,人潮才散去,但仍有管制的員警及公路段人員駐守。
長年致力臺灣黑熊保育工作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表示,通常在野外母熊不會丟下小熊,但母熊會因為害怕人類而不敢回來找小熊,所以淨空現場是最好的方法。人越多,干擾就越強,這樣下去只會讓母熊更不敢靠近。
人工照顧 首要維護健康
經過幾天觀察,母熊沒出現,黑熊寶寶開始活動力下降、拉肚子。花蓮林管處於七月二十九日再度召開專家會議,與會學者多認為維持小黑熊健康為第一要務,加上小黑熊才約四個月大,無法單獨於野外存活,因此決定先人工照護小黑熊,待牠恢復健康,完成野化訓練後,再讓牠回到南安野放。
花蓮林管處表示,小黑熊在八個月大至兩歲時,是最佳的訓練期與野放期,林管處與多個單位的獸醫組成的照養團隊,將參考特生中心曾照養小黑熊的經驗,來評估小黑熊的學習進展。
追蹤母熊 期待領回小熊
為了觀察母熊蹤跡,花蓮林管處持續封閉南安瀑布步道,臺30線與瓦拉米步道已於七月三十日解除管制。林管處短期內仍會在瀑布附近放置小熊的糞便與播放叫聲,並設置紅外線自動相機,觀察母熊是否出現。
花蓮林管處處長楊瑞芬表示,照護團隊配合監視管理,並尋找野化訓練的地點,預計小熊一歲左右野放。
處置經驗 上了寶貴一課
針對封閉步道等作法,花蓮林管處表示,對於獲准入山的山友都已告知情況,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並支持短暫封閉,國人的保育觀念相較以往已大幅提升,這次落單小熊的緊急處理,在國內是首次經驗,對公部門或民眾都上了寶貴的一課。
但根據黃美秀評估,母熊可能受到嚴重的環境干擾而不得不遺棄小熊。小黑熊健康存活,重返森林,是重要目標,而民眾的支持配合與自我克制更是重要關鍵;她鼓勵管理單位不斷精進專業,並將管理經驗傳承下去。
拯救南安小熊作戰時間表
時間 處置措施
7/13起花蓮林管處陸續接獲南安瀑布步道附近有落單的臺灣黑熊寶寶。
7/20花蓮林管處宣布暫時封閉南安瀑布周邊,反而吸引遊客前往。
7/22擴大管制範圍,並請花蓮縣警局、保七總隊等協助現場交通管理,呼籲遊客暫勿前往。
7/21召開專家會議,決議以「讓母熊帶回小熊」,但小黑熊體力下降。
7/24管制瓦拉米步道兩週,暫緩受理步道兩端的入山申請,於臺30線5.5K處進行管制。
7/29再度召開專家會議,決定人工照護小黑熊,待恢復健康、完成野訓後,回到南安野放。
7/30臺30線與瓦拉米步道解除管制,南安瀑布步道持續封閉,並在附近放置小熊的排遺及播放小熊叫聲。
8/8小熊搭直升機送往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照養。
資料來源/花蓮林管處
整理/阮筱琪 製表/朱淑靜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搶救落單小黑熊 |
我覺得小黑熊有母熊的照料是最合適,但因小黑熊健康狀況不佳,先送往特生中心由人工照護是有必要的,等小黑熊可以自理生活後,再野放大自然較好。民眾也要有保育觀念,不要好奇前往干擾,讓黑熊母子能早日團圓。
顏崇恩‧彰化縣鹿港國小五年乙班
臺灣黑熊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我贊同林管處的作法,如果小熊在南安瀑布那邊餓死了,臺灣黑熊不就少了一頭嗎?
柯育翔‧彰化縣培英國小六年甲班
我覺得,黑熊媽媽應該會以聞氣味的
劉榆涵‧苗栗縣栗林國小五年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