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電塔設於校園 師生是否安全?
|
![]() |
隨著臺北市麗山國小與胡適國小校園電塔拆除,校園電磁波問題再度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 攝影/陳壁銘 |
臺北市麗山國小與胡適國小陸續拆除校園內的高壓電塔,兩校師生與家長都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不過,目前國內還有多所學校,在校內或附近設有高壓電塔,儘管政府做的電磁波定期檢測結果都顯示正常,但環保團體依然對此感到擔憂,認為政府的檢測標準值不夠嚴謹,恐怕會使學生暴露在高壓電塔的電磁波當中,增加罹患小兒白血病的風險。
臺北市有兩所國小,其校園內原本設有電塔。矗立在麗山國小長達三十年的台電高壓電塔,歷經七任校長與家長會、里長、民意代表的努力,終於在去年學校三十周年校慶時拆除;設在胡適國小裡面四十年的電塔,今年七月也開始拆除,預計於八月底完工;拆除後,學生終於能有完整的操場可以活動。
百所學校有電塔
恐電磁波影響健康
臺北市兩所國小的電塔拆除後,代表臺北市走向「無電塔校園」。不過,根據統計,目前全國還有上百所學校,校園周邊一百公尺內設有高壓電塔,長榮大學校園內甚至有七座。
部分學校在校園附近設有高壓電塔,或是學校內有高壓電纜經過,甚至貫穿校園,師生長時間在高壓電流產生的磁場下活動。雖然台電公司定期檢測電磁波,監測結果也都符合正常範圍,家長還是擔憂電磁波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不論國內、國外,有許多學者從事電磁場的研究,但電磁波對生物的健康是否有威脅,以及其影響層面有多大,目前大家都還是抱持著存疑的態度。
高壓電塔地下化
埋設深度須先規畫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創會理事長、嘉南藥理大學食品科技系副教授陳椒華表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底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二○○二年已提出極低頻三毫高斯到四毫高斯以上,就會提高兒童罹患白血病的機率。政府雖然是參考這個標準值,但監測時是採瞬間標準,而非長時間暴露的標準,所以不夠客觀。
陳椒華指出,高壓電塔在學校教室、宿舍的旁邊,對師生健康產生威脅,電磁波是無法隔絕的,只能離它越遠越好。有些作法是將高壓電塔地下化,但地下化需要一定深度,以日本為例,是採用埋在地下六公尺的距離,但臺灣僅埋設一公尺深。很多細節在施工前的都市計畫就應做好全盤規畫,假如先前沒有做好,現在要修改就會很困難。
設專責部門管理
空間規畫降低影響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所教授李中一表示,根據研究,學生長期暴露在四毫高斯的磁場環境中,容易增加罹患白血病風險。不過,這是統計學歸納出來的結果,目前還未獲得科學證實。國人對電磁波的認識太少,其實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機、微波爐等都有電磁波,政府應該設立一個跨部會的專責部門進行管理。
李中一建議,校園電磁波可以從空間規畫開始,將影響降到最低,例如架設電線應避免師生經常使用的地方,像是花園、水池、儲藏室底下;或是將電塔遠離師生會長時間使用的授課教室;至於距離電塔較近的空間環境,則改成器材室或使用頻率較低的教室來避免。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電塔設於校園 |
我覺得在學校附近設電塔不大適當,如果真的需要用電,最好是設在師生較少使用的地點。長時間使用的授課教室,也可以多利用綠能發電,減少師生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
柯育翔‧彰化縣培英國小六年甲班
目前並沒有科學實證能夠證明,校園一百公尺內有高壓電塔,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大家每天使用的手機也有電磁波,距離人體相對較近,或許傷害還更大呢!與其耗費資源來拆除電塔,還不如更新學校的教學設備。
孫瑜佐‧臺南市吉貝耍國小五年甲班
我覺得校園裡不大適合有高壓電塔,因為電磁波有安全疑慮,加上家長與教師可能會擔心學生太調皮而發生意外。
劉榆涵‧苗栗縣栗林國小五年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