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式身分證 該有哪些功能?
|
![]() |
新的國民身分證將結合晶片功能。圖為參與內政部身分證徵選活動的作品。 圖片提供/內政部 |
當前我國使用的國民身分證已發行超過十年,身分證共有十二個欄位,包括性別、配偶、父母等,號稱「全世界最複雜的身分證」。內政部現正規畫換證工作,新式身分證擬採用晶片並結合自然人憑證,且希望簡化欄位,將部分資訊存入晶片或雲端。不過,有民眾擔憂,新式身分證恐存在泄漏隱私或資安的風險,對於該刪除、保留哪些欄位,各界也有不同聲音。
《戶籍法》中,國民身分證的功能是用以辨識個人身分,其效用及於全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作業科科長黃旭初表示,身分證是由公家單位發出的證件,具有公信力,能確定個人身分。
增加新功能
線上服務便利
目前的紙本身分證,能作為臨櫃的身分確認,未來晶片身分證如加入自然人憑證,將具備網路身分辨識及電子簽章的功能,可使用在各項線上服務,如取代印鑑證明,進行金融交易,報稅及選舉網路投票等,這些功能技術上都可達成,端看人民對政府的信賴度。
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瑞典、瑞士、日本、丹麥、挪威、冰島、英國、美國等,都不實行強制性身分證,改用護照、駕照及銀行卡,作為辨識個人的官方證件,或是在身分證與其他證件中擇一使用。如美國透過社會安全卡與駕照取代身分證;英國以護照、駕照證明身分;日本直到二○一六年,才發行「My Number Card」,是第一張用於全國人民的身分證明文件。
黃旭初說,目前全球有一百三十六個國家使用晶片國民身分證,約占八成二左右,且比率會再提高。但這是以廣義定義來看,有些國家雖無身分證,但有晶片護照,日本與香港都使用晶片身分證,顯見這已是目前趨勢。其中,德國、愛沙尼亞是發行及運用頗為廣泛的國家,臺灣也以這兩國為借鏡。
具隱私風險
立法規範解決
愛沙尼亞在二○○二年推行晶片身分證,當中有九成九的服務達到數位化,人民甚至能利用晶片卡線上投票。政策順利推動的原因,除法規、技術齊全外,更採取公開透明的方式,讓民眾檢視系統程式碼,一旦發現漏洞,就能隨時通報,以此贏得民眾的信任。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網路透明報告專案經理何明諠表示,晶片卡的潛在用途及存取方式遠比紙本卡多元,對於存放資料、用途及存取時機等,都應立法加以限制、規範,避免隱私外流。目前資訊安全的機制未明,應有相關政策,何明諠建議,政府讓人民自行選擇是否要換發晶片身分證,而非強制規定全面換發。
尊重持有者
適時增減欄位
關於欄位爭議,黃旭初表示,臺灣的身分證欄位的確過多,多數國家都以個人基本資料為主,像姓名、生日、出生地、相片等,德國、奧地利還有眼睛顏色、身高等,都是與個人有關。目前政策以保護個資為主,卡面資料越少越好,但要保留哪些欄位,仍需傾聽民意。
對策研討會主席余聖理則認為,比利時、波蘭等國的身分證都有十一個至十五個欄位,多數仍保有性別,有些則保有父母欄。當系統出問題時,就不需擔心無法證明身分與辨識親屬。
何明諠說,身分證重點在於「識別你是誰」,簡化我國欄位有其必要。如要保留性別,可考慮在現行的「男、女」之外,增加其他選項,顧及跨性別者的需求。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新式身分證 |
新式身分證的照片要「真」,不可以交「美肌」或是過分修飾的照片,不然有些實在認不出本人。另外,因為很多機關都能讀取晶片資料,所以我認為新式身分證可以加註血型及放棄急救的意願。
易昀‧臺北市辛亥國小六年二班
新式身分證很便民,但現在個資外泄事件時有所聞,所以我建議欄位不要列得太詳細。如需讀取更多資料,必須由民眾同意且以指紋加密,畢竟臺灣是民主自由國家,不能隨意侵犯人權。
王心言‧新北市秀山國小四年五班
我希望身分證裡的晶片可以加註學歷,將來要找工作或就學,只要透過讀取晶片,就能快速知道這個人的背景,可以省掉查驗資料的時間。
洪晉胤‧雲林縣辰光國小五年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