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發免費提燈 應景還是浪費?
報導/阮筱琪 攝影/陳中興

臺中市今年總預算未通過,波及今年小提燈招標作業,導致今年元宵節發不出小提燈;數十名臺中市的里長認為市府剝奪兒童純真的元宵夢,要求市府還給兒童小提燈;但也有民間團體認為,小提燈是一次性用品,不環保,過節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發提燈。

臺中市因為預算未通過,原定製作三十萬盞元宵燈會小提燈,來不及發包製作,今年無法發放小提燈。臺中市的里長集結表達不滿,他們認為,許多經濟弱勢家庭的兒童,如果在年節有提燈可領,會增添許多童年的回憶;有里長說,社經地位高的家長有能力帶孩子買材料做燈籠,但弱勢家庭則沒辦法;停發提燈會更凸顯弱勢孩子的匱乏。

地方政府發小提燈
造形設計互別苗頭

每年元宵節前,各地方政府都會發放免費的生肖小提燈,每每引發排隊熱潮,各地方政府甚至在提燈造形互別苗頭,今年桃園市以桃園國際機場檢疫犬的犬種「米格魯」為主題,設計「桃喜狗」小提燈。屏東縣年度小提燈則以手繪柴犬、牛頭籖及米克斯六隻可愛的小狗一起吃團圓飯,取名「六六旺福」,相當具吉祥意義。臺灣燈會在嘉義縣登場,小提燈是「達力狗」。高雄則用鳳梨的金黃色為主色,設計小提燈「旺來狗」,展現年節熱鬧氣氛,高雄市府表示,每年高雄燈會都會免費發送小提燈給遊客,如果民眾怕來晚了拿不到,今年也開放訂購,一盞二十七元。

提燈為一次性用品
臺北市民提案別發

臺中市不發提燈引民怨,但臺北市卻有民眾去年就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籲請北市府不要再發提燈。提案民眾認為,小提燈雖然很可愛,卻是一次性用品,希望北市府不要再發送,連署人數超過三千人。發起人吳怡蒨表示,臺北市府發放近兩百萬盞小提燈,決算金額高達四千五百多萬元;但只用一次就丟掉的燈籠,無論是製作材料或電池,對環境都是負擔,即使想讓弱勢兒童開心,也應有更環保、有趣方式。

不拿白不拿的觀念
環團:易造成浪費

荒野保護協會也認為,免費燈籠造成許多「不拿白不拿」的觀念,等於「供給創造需求」,無論提燈的材質有多環保、可回收,一定還是會產生汙染,應該「從源頭減量」。
北市府則回應,會逐年減量發放,材質也會以環保材料為主。

讓學童自繪、自組
提燈也能變成教材

臺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表示,今年臺北市觀傳局與教育局合作,提供兩萬盞可繪圖、上色的小提燈給全市的國小一年級學生。這盞提燈會是一張全白的平面構造圖,讓學生發揮創意著色、組裝,自製成獨一無二的專屬提燈。教育局也和學校合作,預計在元宵節讓學童拿著自製提燈踩街遊行。曾燦金說,發送小提燈不僅為了應景,讓學生從繪畫、組裝、參與燈會活動,都是「生活領域」教學的一部分。
《國語日報週刊》專欄作家、美術老師蔡明芳說,三年級以上的學童幾乎都在看「手機提燈」了,發送小提燈對他們吸引力不大;如果要發放,建議以環保、可回收、易整理收納的設計為主,能減少家長的收納負擔。

各縣市小提燈發送狀況
‧臺北市/幸福GOGO 10.5萬盞
‧臺中市/不發送
‧屏東縣/六六旺福 888盞
‧高雄市/旺來狗 10多萬盞
‧桃園市/桃喜狗 4萬盞
‧嘉義縣/達力狗 10萬盞
整理/阮筱琪 製表/謝錦梅

圖說:
元宵節發不發小提燈,引起爭議。圖為桃園市學童展示「桃喜狗」小提燈。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元宵節發小提燈

我不贊成每年元宵節發放免費提燈,因為小提燈是一次性用品,沒辦法回收再利用,這樣會造成地球環境的汙染。就算是用環保材料製作出可愛的小提燈,很多人玩個幾天就丟了,仍然會造成汙染和浪費。
陳品潔‧新北市三峽國小三年一班

元宵節提供免費提燈,我覺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除了能夠增加我們的童年回憶,還可以訓練兒童繪圖、組裝的能力,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提燈。雖然這是一次性的用品,但是只要針對不環保、浪費的缺點加以改善,那麼元宵節提燈籠就是一件應景又快樂的事。
楊弘宇‧臺北市新和國小五年三班

讀完本週〈元宵節發免費提燈 應景還是浪費?〉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