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塗鴉 表現創意或破壞物產


國內日前發生,已逝歌手張雨生在澎湖的故居,被鐵刷塗鴉畫家黃聖人在牆面作畫。在這之前,黃聖人曾在高雄一間工廠外牆作畫,老闆發現後要求清除乾淨;而他在澎湖塗鴉的這棟房子,屬於縣政府的重要歷史資產,引發塗鴉是否破壞公物的爭議。

 國內外的街頭建築物或牆面,常見五花八門的塗鴉,甚至大眾交通工具也有塗鴉蹤影,塗鴉內容可能是文字或圖畫。不過在塗鴉前沒有取得業主同意,有人認為這是破壞公物或私產,不僅缺乏公德心,也是犯罪行為,但也有人覺得塗鴉很有幽默感,是天馬行空的創意,也是一種透過藝術傳達意見的作法。
塗鴉原本是指在紙張上隨意畫圖,更早一點,史前時期人們在洞穴畫的壁畫,也算是廣義塗鴉。國內外有許多塗鴉客,拿起噴漆等繪畫工具,利用夜間等比較少人注意的時間,快速在公共或私人的牆面、建築物、交通工具等噴漆塗鴉。為了避免被警方等阻止,通常必須迅速完成塗鴉。

透過藝術畫作
傳達意見想法

臺北藝術大學副校長、漫畫創作者邱顯洵表示,許多塗鴉客創作是透過文字或圖象,表達對個人或對事務的不滿,許多會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引發觀賞者的共鳴或會心一笑;尤其隨著網路科技發達,塗鴉創作也無國界,可能一名澳洲墨爾本塗鴉客深夜在街頭完成的作品,透過社群網站傳播,幾個小時就傳遍全世界。
邱顯洵表示,塗鴉內容如果不是謾罵、挑釁,而是透過幽默、美感方式表達意見,應該被容許,歐美的地鐵、建築物就常看到塗鴉客創作,即使幾個小時內就被清除,但當下會刺激觀看者思考塗鴉客是誰?為何要畫?以及自己對塗鴉的看法,形成一種透過藝術表達意見的手段。

國內開放專區
訂有規範限制

為了建立民眾塗鴉的管理機制,目前臺北市、臺中市、高雄市都有設立合法的塗鴉專區,讓塗鴉客與年輕人大顯身手,臺南市也正規畫中。這些區域雖然開放塗鴉,不過也有相對規範。以臺北市政府為例,塗鴉一旦有不雅圖案、政治性語言都會被清除。
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蘇佩萱表示,塗鴉是一種藝術表現行為,從兒童到大人都會塗鴉創作,國內外也有一些傑出的街頭塗鴉作品,藝術創作自發自主、不受規範,才能有更寬闊的發揮空間。

公共區域創作
民眾當監督者

蘇佩萱說,當創作者侵犯到私人或公共領域,就牽涉到相關法令問題,也考驗社會的公民素養與道德水準,但臺灣還處在過渡階段,部分縣市政府願意開放特定場所,讓民眾塗鴉,也看到塗鴉之美,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但也希望不要給塗鴉者太多創作限制。
邱顯洵也說,開放特定區域塗鴉,讓創作者有更充裕時間作畫,也許更能激發創意,完成更高水準的作品,例如短時間無法做到的螢光、3D效果等。好的塗鴉作品也應該被保存,創作前更不能有審查機制,以避免打壓創意,但也不用擔心完成的作品,因為公共區域創作,民眾回饋就是最好的審查。

圖說:
黃聖人以鐵刷在水泥牆上刷出的畫作。
圖片/翻攝自黃聖人臉書


報導/沈育如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街頭塗鴉事件

如果我是塗鴉客,會為自己的創作感到有成就;但假設我是欣賞古蹟的旅客,會覺得塗鴉的人怎麼可以隨意破壞珍貴的古蹟。所以,我認為要在街頭塗鴉,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發揮的地方,讓新誕生的「美」不會破壞原先的「美」。  
蘇育蒨‧新北市白雲國小五年二班

我的家是鄉下的三合院,建築是舊時代的「土角厝」,牆壁剝落,露出歷史的痕跡。我希望可以請塗鴉客來我的家進行主題式的彩繪,把我心中理想的家庭模樣畫上去,一方面讓塗鴉客發揮創作,一方面也可以美化三合院,讓家庭更有凝聚力,讓家人每天更有活力,讓努力抗癌的媽媽見到了,內心充滿力量,戰勝病魔。
簡芃瑜‧嘉義縣三和國小五年甲班

讀完本週〈街頭塗鴉 表現創意或破壞物產〉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a137@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