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 是天使?是惡魔?
世界各國都在發展AI人工智慧,應用在工業、日常生活、醫療、產業等,尤其谷歌(Google)研發的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Go打遍世界棋王後,人工智慧的發展更受到關注且鼓舞;不過也有一派人士憂心,過分依賴AI人工智慧,不僅很多工作被取代,導致失業潮,一旦失控,還可能如科幻電影情節一樣,引發人機戰爭、人類被奴役滅亡等。
AI威脅論與AI優化生活論,一直是爭執不休的議題,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日前提出警告,AI人工智慧是超越人類智慧的深度智能,一旦使用失控,可能登入電子郵件帳戶竊取資料,甚至在網路製造假新聞、假聲明,變成操控資訊流動,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戰爭。
馬斯克籲應予監管
祖克柏認有利生活
馬斯克直言,AI人工智慧是人類文明面對的最大風險,「發展AI,如同『召喚惡魔』」,他呼籲政府規範AI人工智慧的發展,並成立一個監管機構,以保障人類安全。
不過許多人對於馬斯克的憂慮嗤之以鼻,認為他杞人憂天、太過悲觀。臉書(Facebook)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上個月就透過臉書個人直播指出,他對AI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樂觀派」,AI人工智慧在未來五年到十年,可以大幅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工學院院長許輝煌表示,AI人工智慧的發展,其實是扮演輔助角色,如果把技術應用在人類的生活、工作,可以協助更加便利、快速,例如取代重複性、勞力性的工作,讓資訊系統變得更聰明,對人類來說更為有利。
新科技創造新工作
舊行業未必會消失
至於社會大眾擔心,AI人工智慧機器人將取代部分行業的人力,引發失業潮。許輝煌表示,就像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部分人力,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工作。他舉打字人員為例,過去需要有專業的打字人員,但現在人人有電腦、手機,也具備打字能力,因為新科技出現,就讓部分行業逐漸消失。
以記者這個行業來說,有人預言未來可以用具備文字組合功能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記者。但許輝煌認為,寫新聞報導需要花時間蒐集與準備資料,報導要加入獨特觀點與角度,加上寫稿的細心與用心,這些工作是機器人很難做到,要取代記者的工作也有困難。
人工智慧是好是壞
端看人類如何運用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吳毅成表示,新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影響是好是壞,其實要看「人類如何應用」,例如美國二○一三年發生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當時就是透過監視系統追蹤,短時間內找出凶手,如果利用AI人工智慧系統,速度可以更快,但應用科技的同時,也侵犯每個人的隱私權,暴露個人行蹤。
吳毅成說,目前還沒有發生利用電腦科技控制人類的事情,但未來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也許如同電影情節,人類將被機器人操控而走向滅亡;為了預防,歐美各國都成立倫理委員會,希望建立機制管理,避免失控,但是不是每個國家都會遵守,一旦管理機制失衡,後果不敢想像。
圖說:
特斯拉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斯克(右)與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左),就人工智慧隔空辯論。
美聯社
報導/沈育如
世界各國都在發展AI人工智慧,應用在各種領域,對於AI的論戰也備受矚目。我覺得AI有好有壞,雖然方便又具有智慧,但是卻有著一定的風險。未來會有許多工作被AI取代,失業率也會跟著升高;且當AI人工智慧都幫我們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好了之後,我們就會漸漸的不去思考,這樣真的好嗎?
盧佩暄‧嘉義縣竹崎高中國中部一年二班
我覺得未來AI人工智慧發展的可能性極大。不過,處於數據化、科技化的生活環境,人類一定要擁有AI人工智慧做不到的能力,這樣才能在人類與機器人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我認為,思考是人類有別於AI人工智慧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好好發揮並訓練思考能力。
吳苡薰‧臺中市大甲國小六年乙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