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火車具文化意義 環保應寬容
臺灣鐵路局從一九九八年起陸續修復蒸汽機車頭並行駛作為宣傳,但蒸汽火車噴冒的煙,屢遭民眾檢舉製造空汙。文史工作者認為,蒸汽火車具文化教育意義,應給予特別條例寬容;環保團體則建議,以季節性行駛方式,避免秋冬加重汙染。文化與環保其實不相衝突,但得看政府後續如何整合專業意見,訂出對策。
彰化火車站日前展示已有八十一年歷史的國寶級蒸汽機車頭,吸引不少鐵道迷爭相拍照,但行駛時的噴煙、鳴笛,卻遭到民眾投訴空汙。臺鐵表示,修復蒸汽火車是國際趨勢,日本、歐洲等地都在致力保存鐵道文化,以日本為例,將蒸汽火車視為觀光財和文化財,出勤時從未被開罰。
環團建議
裝濾煙器 限季節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彰化、雲林地區是全臺空汙指數最嚴重的兩個縣,建議臺鐵可從改善燃燒煤炭品質,加裝濾煙器等方式,改善火車硬體設備;秋冬天氣冷,在低氣壓影響下,空氣較不易擴散,建議蒸汽火車避免在秋冬季節行駛,如此可兼顧文化與環保。
文史工作者:
火車冒煙汙染量低
今年四月,行政院環保署參考歐盟及美國等國管制策略,修正「交通工具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由於生煤為粒狀汙染物來源,建議蒸汽火車改用天然氣或其他潔淨替代燃料,另研議在火車頭加裝濾煙器等設備。
具有燃燒與空汙環境工程專業背景的「縱貫線鐵道保存協會」會長黃文鎮說,蒸汽火車產生的空汙問題是「假議題」,臺灣空氣汙染物總量「貢獻」最多的是化石原料煉製產業,使用燃油的龐大機動車輛,以及燃煤發電廠生煤的使用等。
替代建議
燃天然氣 危險性高
黃文鎮舉經濟部能源局資料指出,臺灣在去年總共進口約四千六百二十三萬多公噸的生煤,對比蒸汽火車每年初估不到五十公噸的燃煤用量,「就像自來水公司大水塔中加了一公克的鹽巴」,況且蒸汽火車行進的原理,是燃燒煤炭產生水蒸氣推動汽缸,因此排出的煙雖然看起來量很大,但有九成是水蒸氣,只有一成是煙,加上僅在展示性的節慶行駛,對空氣品質影響微乎其微。
至於環保單位提出改以天然氣燃燒的配套措施,黃文鎮認為本末倒置,他說,天然氣難大量儲存,危險性也高,現行燃燒低硫無煙煤是最好的選擇;他強調,落實總量管制大型工業與發電廠繼續燃燒生煤、化石等燃料,才能真正解決空汙問題。
兼顧文化與環保
特設條例 容許運作
黃文鎮說,蒸汽火車推動十八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在航空飛行器普及前,蒸汽火車縮短了人類的距離,促進現代文明社會的經濟發展,具重要科學教育意義和歷史價值,環保法令應設立特別條例,容許蒸汽火車運作;他並舉英國、瑞士為例,兩國的國家公園保護區內禁止汽車等移動汙染源進入,但是開放蒸汽火車,除了豐富其觀光資源外,「也是科學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人文資產」,國人應可協商出可行之道,提供蒸汽火車無障礙的運轉環境。
圖說: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老火車頭冒著白煙,奔馳在阿里山山林間的鐵道上。
圖片提供╱農委會
報導/阮筱琪
我在東勢客家文物館搭乘過復刻版蒸汽火車騰雲號,我被一陣陣濃煙吸引,驚喜的不斷探出頭看,空氣中有很特別的味道,車速非常的緩慢,轉彎時可以看到每一節車廂的全景。我看見的白煙,也是斷斷續續的,並不是一直冒的,對空氣的危害,比起汽車和工廠的廢氣排放量,其實是非常少的。希望未來可以運用科技解決環保問題,讓蒸汽火車能不斷行駛下去。
陳以晏‧臺北市復興實驗中學小學部六年孝班
蒸汽火車是有歷史價值,也是具有文化教育意義的產物。我認為它的復出,讓我們見證工業革命的歷史,而它也為了觀光或文化的推廣,肩負重要責任。它或許可以在節慶日或特定地區行駛,但不必特地改用天然氣燃料,畢竟傳統的鐵道文化才是大家目光的焦點。
周榆婕‧彰化縣鹿港國小六年己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