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人考試 評分著重臨場表現
假日人聲鼎沸的街頭,不時可以看到街頭藝人的表演身影。依照目前國內的規定,街頭藝人必須通過考試取得證照,而且在哪個縣市考取證照,就只能在該縣市表演;不過日前傳出知名歌手考試落榜,也有大受好評的個人或表演團體,考試屢屢鎩羽而歸,讓民眾質疑評審的評分標準。
臺北市西門町行人徒步區、花博園區、信義區香堤大道,是臺北市熱門的街頭藝人表演舞臺,不過表演前,得先通過臺北市政府每年舉辦的考試。根據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統計,臺北市每年約四百到五百個團體和個人報名,通過率只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通過後,只要每兩年換證,就能終身使用。
安全考量
應適合場地及法規
臺北市文化局藝文展演股股長馬祖鈞表示,街頭藝人的考試制度,從民國九十四年建立,主要目的是管理民眾使用公共空間,以及維護公共秩序。
馬祖鈞說,每年舉辦街頭藝人考試,會邀請專家學者、街頭藝人代表、文化局代表及場地代表(例如捷運局、水利處、教育局動物園、國父紀念館等)擔任評審委員,可以依據各場地狀況,考量表演內容適不適合在當地演出,進行專業評比。
外界質疑考試的公平性,馬祖鈞說,街頭藝人考試與一般考試一樣,必須看考生臨場表現;另外,考試也會考量表演內容的安全性、是否適合在街頭表演等,例如表演者搭配用火,可能危害圍觀路人與表演者的安全;顧及《動物保護法》,表演者也不能搭配小動物演出,考生若用火、與動物一起考試,自然被刷下。
吸睛指數
須短時間吸引觀眾
另外,臺北市很多表演場地都屬於住商混合區,考生表演的音量過大、樂音難聽,評審在考量會影響住戶安寧、觀賞者的心情下,考試可能也不會通過。街頭表演需要短時間內,吸引路過民眾的注意,並且有興趣駐足觀賞。因此,馬祖鈞說,「吸睛指數」也是考試的考核項目之一。
表演溜溜球的街頭藝人楊元慶,曾得過臺灣十大傑出街頭藝人、世界溜溜球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也是臺灣在國際外交場合表演溜溜球的第一人,他曾在民國九十八年考取街頭藝人證照,也曾受邀擔任街頭藝人考試的評審。
表演精華
把握有限評審時間
楊元慶表示,考試簡章規定須準備三分鐘到五分鐘的表演,不過有時考試的組數多,評審可能只看兩分鐘就「走人」,表演者往往還在醞釀氣氛,將最精采的表演留在最後一分鐘,卻表演到一半被喊卡而刷下來。因此,他建議可以修改考試簡章,把評分規則訂得更明確。
楊元慶也認為,評審給分是很主觀的,考試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因為考生的表演內容如果與其他表演者雷同,或考生能不能立即抓住評審的注意力,都會影響給分。
曾擔任評審的沙丁龐客劇團團長馬照琪也表示,近年來考證照的人愈來愈多,不過評審的審核很主觀,引發外界爭議;她認為,可以參考法國亞維儂藝術節,不用考試,而是由市場機制評選,街頭藝人表演不夠精采,收入減少自然被淘汰。
報導/沈育如
如果我報考街頭藝人的話,可能因一個不小心的失誤,而使平常的練習功虧一簣。雖然街頭藝人考試通過率不到一半,但是這樣篩選出來的街頭藝人,反而有機會贏得更多的掌聲,所以我很贊同這樣的考驗。可以讓考試失敗者重新檢討自己,而讓技藝更精進。
常興宥‧臺中市長安國小五年三班
我家附近的商圈,常有街頭藝人表演,一名是表演吉他自彈自唱的視障者,另一名是吹奏口琴的老人。我不知道報考街頭藝人是否有區分一般考生及身障考生?但我覺得評審標準應該要更客觀些,讓報考者能有充分發揮才藝的機會。
黃元昱‧臺中市力行國小四年五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