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落木棉花苞 護了安全 殺了風景
 |
 |
臺中市東勢河濱公園有一條木棉花長廊,每到花期,枝頭盛開的木棉花總是吸引遊客前來(上圖);但是今年市政府為了「安全」考量,提前把花苞打掉了(下圖)。 |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民歌〈木棉道〉唱出每年三四月,木棉花盛開的景象。位在臺中市東勢河濱公園有一條長達一公里的木棉花長廊,經常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但是今年花況十分稀疏,原來市政府為了「安全」考量,提前把花苞打掉了。此舉卻引來愛花者的抨擊,有人覺得破壞生態;但有人認為花朵掉落會影響行車安全,棉絮容易引發民眾過敏等,支持市府的作法。
每到木棉花季,許多民眾會特地到臺中市東勢區的河濱公園賞花、拍照,今年卻發現花苞寥寥無幾,了解後才發現,是市府將花苞打掉了,浪漫的臺三線木棉花盛開的美景不再。
維護行車安全及環境衛生
臺中市府建設局是在三月初,把東勢、石岡沿線的木棉樹花苞全部敲落,當時有民眾看到了,一度以為市府要砍掉木棉樹,引發關切,還向護樹聯盟檢舉。建設局局長黃玉霖澄清表示,打落花苞只是為了維護機車行車安全,避免掉落的花朵遭車輛輾壓,造成騎士滑倒;而且木棉結的果實成熟後,會飄散出大量的棉絮,對患有過敏或氣喘的民眾,容易造成不適。
生態專家吳子明分析,木棉的花朵及果實都十分碩大,掉落在外側車道上,確實容易造成行車危險;再者木棉樹的花朵掉落之後,花瓣腐爛容易引來蒼蠅、蚊蟲,滋生細菌,如果再遇下雨,甚至會飄散出臭味,基於安全衛生的考量,可以理解市府事先打掉花包的作法,只是讓愛花人士覺得掃了興。
忽略生態關係 作法粗暴
但網友、護樹聯盟、生態人士則認為,市府處理路樹竟如此沒有溫度、粗暴,只是為了維護的方便,忽略了自然生態美景,以往從沒看過花還沒開就打掉花苞的作法,而是開花期間聘僱工人加強清掃,花期後再摘除木棉果實,避免擾人。
長期觀察、拍攝及研究鳥類的自然生態老師吳志典表示,木棉的花朵十分碩大,是許多鳥類如綠繡眼、白頭翁、樹鵲的食物來源,甚至是蝴蝶、蜜蜂等昆蟲的蜜源植物,具有非常高的生態價值和意義,打掉花苞也同時打掉了滋養許多鳥類的食物。
此外,吳志典就他的觀察表示,當地的木棉樹並沒有這麼靠近車道,該區域也非陡坡,為了避免機車騎士行車打滑的危險,是否可以有更人性化的作法,值得商榷與討論。
圖說:
(左圖);(右圖)。
報導.攝影/張彩鳳
人為的力量不應干擾自然生態的開花週期,打掉木棉花苞可能影響食物鏈關係,也會破壞愛好賞花人士的興致。建議臺中市政府可以在花季時,豎立警告標誌讓經過的車輛注意,在結果期呼籲過敏的民眾戴口罩,如此不但可維護景觀,也可發展觀光特色,增進經濟效益。
羅苡宸‧彰化縣鹿港國小五年己班
我們人類發明了車輛,一旦遇到不方便的地方,就想去改變自然,這是唯「人」獨尊的優越感。不要凡事都以人的角度來看待一切,卻增加自然界的負擔。花季時走別條路,飄棉絮時戴口罩,也是不錯的替代方案。
石𦥑云‧南投縣普台國小六年一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