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響應環保 香爐減至一座
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臺北艋舺龍山寺,日前決定將香爐從現有的三座減少為一座,民眾參拜時僅拿一炷香,以減少焚香造成的空氣汙染。環保團體對此表示支持,但環保意識碰上傳統信仰,遇到不少阻力,為此,龍山寺在溝通、宣導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香火鼎盛的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很早就開始關注空氣品質問題,早在民國八十九年就決定停燒金紙,九十年又將原本七座香爐各三炷香的規定,改為七座香爐各一炷香。近年來,空氣汙染的細懸浮微粒(PM2.5)問題漸受重視,因此一百零四年六月起,將原本的七座香爐減為三座。
經過長期宣導、漸進推動,近來拿香參拜的民眾已逐漸減少,龍山寺董監事會日前決議,現有三座香爐將再減至一座,僅保留觀音佛祖爐,實施日期將另行公布。
減少空汙維護健康
環保團體樂見其成
對於龍山寺的作法,環保團體都樂觀其成。長期關注空汙問題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光芃表示,PM2.5是直徑小於二點五微米的細懸浮微粒,燒香、燒金紙產生的細懸浮微粒較PM2.5更細、更小,更容易穿透肺泡,寺廟裡空氣不容易擴散,焚香量又大,對健康影響很大,醫界就曾測得臺中天后宮PM2.5濃度是「紫爆」的五倍以上。
葉光芃說,細懸浮微粒PM2.5主要對腦部、心臟、肺部造成影響,粒子還會隨著血液通往全身,對於器官正在發育的兒童,危害更可怕、更深遠。
考量民眾宗教心理
寺方逐步宣導推動
不過,當環保意識遇到宗教信仰,難免還是會有阻力,龍山寺寺務組長張雪玲表示,早在八十七年就考慮停燒金紙,但是信眾認為,燒金紙是拜拜不可或缺的一件事,破壞儀軌就是對神明大不敬,推動初期遭遇反彈,在八十九年實施前,經過長達半年的宣導才正式停燒。
張雪玲說,焚香引起的空品問題,龍山寺早有警覺,尤其十多年前,中國大陸的黑心香大舉流入市面,空汙情形更加嚴重。她表示,原本董事會希望香爐全部撤掉,但傳統上民眾會向佛祖燒香許願、還願,希望藉由裊裊香煙將心願帶給佛祖,加上每年都有重大法會和祭拜活動,許多遊客也會求個平安符拿來過爐,因此,考量民眾的心靈安慰和宗教的核心價值,決定先從三座爐減至一座爐,信眾心誠則靈。
市府鼓勵少放鞭炮
繞境用科技禮炮車
除了艋舺龍山寺,臺北市民政局也和松山慈祐宮等十四家宮廟合作推廣「繞境少放鞭炮」,日前在慈祐宮媽祖神尊繞境活動期間,全程使用科技環保禮炮車,取代傳統放鞭炮,透過內建音效程式,模擬出鞭炮、煙火等聲響,在虔誠敬神的同時,也能維護民眾居住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空氣品質,宗教活動落實環保概念逐漸成為趨勢。
艋舺龍山寺改善空氣品質措施表
民國87年
原由:開始關注空氣品質問題。
作法:考慮停燒金紙,但推動初期遭遇信眾反彈。
民國89年10月1日
原由:為了減少金紙焚燒後產生的黑色灰燼對附近居民造成困擾。
作法:實施前經半年的宣導,才正式停燒金紙。
民國90年7月1日
原由:為了改善空氣品質。
作法:七座香爐各插三炷香的原則,改為七座香爐各插一炷香。
民國104年6月15日
原由:近年PM2.5細懸浮微粒危害健康的問題漸受重視。
作法:七座香爐減為三座。
民國106年(日期未定)
原由:提升空氣品質、維護健康。
作法:三座香爐將再減至一座。
圖說:
艋舺龍山寺響應環保,香爐將減至一座。
報導/劉偉瑩、阮筱琪 攝影/高修民
臺北艋舺龍山寺減少香爐的作法非常好,帶頭響應環保,如果全臺越多地方實施,就越能達到提升空氣品質的效果,所以這種作法是可以向全臺推廣。
蔡一禎‧南投縣普台國小六年一班
我家附近的會水宮,在舉辦廟會時都會燃放大量鞭炮,整條路上都是鞭炮屑,不僅製造出很多垃圾,更造成空氣的汙染。像我家每當神明誕辰,都會以炮竹音效代替,如此不但維護居住的生活環境品質,居民的健康會更好。
呂美慧‧雲林縣口湖國小六年甲班
我的家鄉是嘉義新港鄉,每年臺中大甲媽祖繞境都會來到新港,鞭炮聲響徹雲霄,在歡樂氣氛背後,有一群戴著口罩的清潔隊員,默默的為大家收拾垃圾和鞭炮碎屑。既然艋舺龍山寺可以響應環保,顧及信眾的健康和信仰,我相信新港奉天宮一定也可以做到。
林軒竹‧嘉義縣新港國小六年丁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