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線調整 對民眾有何影響?
臺北市上修「貧窮線」,低收入戶認定標準調高至一萬五千五百四十四元;中低收入戶認定標準也調高到兩萬兩千兩百零七元,額度超過22K,也高於基本工資。有媒體報導,臺北市月領22K將列中低收入戶,讓低薪族群更心酸。不過,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的認定標準,都是用「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給全家人口」來計算,不會因為個人月領22K就成為中低收入戶。
什麼是貧窮線?中華經濟研究院教授吳惠林指出,每個人所得不一樣,有些人收入比較豐厚,有些人卻三餐難以為繼,陷入貧窮;「貧窮線」是政府為了實施社會福利政策、幫助貧窮人口,參考各種指標所訂的救濟標準。
我國貧窮界定 最低生活費用
吳惠林說,貧窮是世界各國長期存在的問題,各國都希望幫助貧窮、消除貧窮,但如何定義貧窮?世界銀行企圖釐清貧窮門檻,主張生活物質低於維生需求就是貧窮,提供各國參考。
每個國家因為經濟狀況、生活需求不同,貧窮的界定指標也不一樣,臺大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表示,我國是用《社會救助法》中的「最低生活費」作為判斷低收入戶的基準,一般人就把「最低生活費用」當作貧窮線。
薛承泰表示,最低生活費是用家庭總收入、家庭人口來計算,而不是看個人收入,而且還要參考動產、不動產金額等標準;因各縣市生活水準不一,行政院主計總處會在每年底公布各縣市的最低生活費,次年直轄市和縣市政府就可根據這個標準,認定補助資格。
調高貧窮線 可幫助更多人
貧窮線會因生活環境、生活水準的改變而調整。吳惠林指出,貧窮線調高,反映大家生活變得較好,家庭所得提高,但是調高後,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數也跟著變多,政府會需要更多錢來補助更多人,假如政府經費不足,可能會以加稅或舉債來支應。
家扶基金會認為,上修貧窮線可以幫助原本在低收或中低收入邊緣的家庭,將他們納入補助,但縣市政府必須評估自己的財力,就臺北市而言,應可調高,幫助更多人。
政府救濟標準放寬,大家會不會寧願領社會救助而不工作?吳惠林認為,這是社會福利制度的問題,原本政府是為了幫助貧窮的人提供救濟,卻可能造成人的依賴而不想付出勞力。
降低貧窮問題 開放市場競爭
不過,許多人努力工作卻仍貧窮或失業,吳惠林認為,這是政府管制太多的關係,就業環境越是自由開放競爭,對弱勢者越有利。他舉例,政府管制最低薪資和工時,部分業主因為成本增加,便減少聘用的人數或改用時薪人員,結果是讓更多人失業。但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不同,應該讓雇主依不同的工作條件訂定工資,大家考量自己的能力,選擇待遇合適的公司,剝削勞工的業主自然會被淘汰,所以在自由市場下,人人找得到工作,貧窮就會減少。
吳惠林認為,人類社會原本建立在分工合作、自助而後人助的精神上,社會救濟只是救急而不救窮,政府應該把經費放在教育上,從根本解決貧窮問題;大家也要付出勞力去獲得生活所需,發揮互助及為他人付出的善行。
六都貧窮線一覽表
直轄市 貧窮線標準
臺北市 15544元
新北市 13700元
桃園市 13692元
臺中市 13084元
臺南市 11448元
高雄市 12941元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105年公告資料
整理/吳啟綜
圖說:
「貧窮線」是政府為了幫助貧窮人口,參考各種指標所訂的救濟標準。圖為美國紐約路人施予無家可歸的人金錢。
美聯社
報導/劉偉瑩
科技進步,機器人時代來臨,也代表越多人會沒工作,我很擔心臺灣的貧窮人口增多,小孩可能從小就要打工養活自己。希望政府拿出有效的消滅貧窮計畫,讓不能工作的人可以被照顧;可以工作的人就訓練他,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讓大家過得更幸福。
王心言‧新北市秀山國小三年五班
臺北市政府日前調高「貧窮線」,讓低薪族感到心酸。我覺得調高貧窮線是改不了社會經濟的,倒不如將那些心思放在如何提高社會經濟的這個課題上。政府可以有更多的福利設施,社福經費應好好分配。平常在生活中,在火車站地下街都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很可憐,他們把報紙、雨衣……當成棉被,其實大家可以捐一些自己用不到的衣物給他們。
盧佩暄‧嘉義縣社口國小六年甲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