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退出校園 校安人員可取代?
教官在校園也負擔校安及輔導的工作,圖為義守大學教官賴祥慶(右)帶學生進行「沙箱遊戲」輔導活動。
攝影/陳景清

立法院決議要求教育部,在一百一十年讓教官全面退出校園,教育部也朝這個方向推動,目前採取「退多補少」的策略,希望逐步降低軍訓教官在校園的比例。不過,這個議題引起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學校是教育場所,教官是威權時代的產物,支持教官退出校園;但也有家長認為,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學生發生意外,都是教官跑第一個,反對教官退出校園。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軍人的職責是保護國家、對抗敵人,校園又不是戰場,敵人也不在校園裡,因此,軍訓教官應退出校園,除非是軍校,但中小學不是軍校,不宜有軍人在中小學校園。馮喬蘭認為,反毒、防霸凌等問題,應回到人的基本面,讓中小學生對毒品等有正確的認知,從內心反省拒絕,而不是因為害怕或恐懼。
威權時代任務滅失 校園回歸專業分工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認為,教官象徵威權,是軍管統治,而教育強調多元、自主、獨立思考的本質,與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養成,格格不入,應讓校園回歸單純教育場所,校園安全可以由訓導人員、校安人員、警衛保全等維護,讓管教輔導回歸專業人力。
全教總高級中等學校委員會主委黃致誠表示,民國四十年時,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全面推動軍訓教育,教官走進校園,主要是負責培養學生效忠領袖,控制言論與思想等任務,有其特殊時代背景,現在政治制度已轉為自由民主,教官應退出校園。

校安人員取代教官 學校警局連線保護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指出,教育部肯定教官對學校的貢獻,但教官是軍人身分,各國少有軍人負責校安維護和生活管理的工作,因此,教育部也認同教官退出校園。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專門委員劉家禎表示,目前全國教官總數約三千五百人,未來教官人數會愈來愈少。教育部目前規畫以校安人員取代教官的方案,未來教官工作將由校安人員取代,也將分工讓教師、行政人員參與,並與各地警察局、少年隊連線,以確保校園安全。

安定力量不容取代 對不法有嚇阻作用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表示,教官可退出大學校園,但高中職應保留教官,因高中職學生血氣方剛,還有毒品、黑道等威脅校安,只有教官能與歹徒周旋,如臺北市某高職曾有四名惡煞到校門口要強行帶走學生,是教官把學生救回來。他認為,過去教官的黨國威權形象早就不存在,而是校園安定力量,校安人員恐怕無法取代教官的功能。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長王立昇認為,教官在校園有某種嚇阻作用,歹徒、幫派分子看到教官會畏懼。教官穿著軍服,軍服代表公權力,會讓不法分子卻步,就算請特勤人員穿著便服或保全制服,也無法取代教官。王立昇建議,教官退出校園可先做小規模試辦,沒有問題再慢慢擴大。

明定職責全天守護 統一受訓補足職能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祕書長、安康高中校長謝金城表示,教官從早到晚輪值,可以說是全天候的守護校園安全,一旦遇到緊急狀況,也不必等警察來處理,他質疑未來的校安人員是不是能夠做到這樣?令人擔憂。校長協會主張,教育部應明定校安人員工作職責,包含協助防治毒品與幫派工作、學生出車禍等緊急事故處理。另外,校安人員應統一受訓,補足心理輔導知能,才能成為第一線校園生活輔導的替代人力。

報導/楊惠芳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教官退出校園

 我覺得教官不應該退出校園,因為教官受過專業訓練,可以保護學校的安全,也可以減少學校的霸凌事件。我覺得沒有教官的國小和國中,也要聘請教官來維護安全,因為小學生和國中生的力氣比較小,容易成為壞人下手的目標,因而教官退出校園這個決議,還是要重新考慮。
陳顗安‧嘉義縣社口國小六年甲班

  教官是否要完全退出校園,主要關鍵在學生的品行。學生應該學會自我負責,而不是完全依賴教官保護。如果教官仍留在學校維護校園安全,我是希望能尊重學生,執行規範時不要太僵硬,這樣才能兼顧校園安全與管理。
周泳伶‧新北市秀山國小六年八班

  讀完本週〈教官退出校園 校安人員可取代?〉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a137@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