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該不該廢? 正義感不能觸法
臺灣高鐵車廂設有博愛座。


國內各項公共運輸工具上都會設置博愛座,讓有需要的乘客優先使用,不過,最近接連發生兩起讓座爭議,使得博愛座的存廢成為話題。日前有網友在國發會的公共參與平臺「提點子」,提案「廢除大眾運輸工具博愛座」,且已通過附議門檻正式成案。該不該廢博愛座,見人見智,但民眾更應從爭議事件中省思,如何做才能真正落實人性的關懷。

 日前,一名婦人在臉書發文指責北一女學生未禮讓博愛座,因為措辭帶有汙辱意味,讓女學生非常難受。近日又有一名臺師大的視障學生,因導盲犬不在身邊,搭乘捷運時,被一名婦女要求起身讓出博愛座,學生將過程發布在臉書上,引起社會關注。
接連兩起讓座爭議,引起該不該廢除博愛座的話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副教授潘裕豐表示,各種大眾運輸工具上的博愛座,都是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設置的,若要廢除博愛座,就需立法院修法。

廢除博愛座——鼓勵主動讓座
主張廢除博愛座的人,多半認為讓座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與美德,即使不是坐在博愛座,看到老弱婦孺或弱勢者也要主動讓座,不如讓博愛座轉化為一種概念,不必局限於那幾張坐位。
有網友表示,被讓座的人,應該理解與感謝,不要認為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行為;取消博愛座,不會使得讓座這項美德從臺灣消失,但卻能避免許多紛爭。

保留博愛座——不可因噎廢食
不過,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卻不以為然,他撰文投書媒體,認為問題出在人心,而不是位子的顏色,只要人心不改,廢除現有支持弱勢者的行動,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因為一兩起重大爭議而廢除,有些因噎廢食。
潘裕豐說,基於人權與安全的考量,博愛座有設置的必要,假如沒有博愛座,大家也都不願讓座,弱勢者在列車行駛途中受傷的危險性更高。「取消博愛座是不是更好?現在不知道,但沒有,可能更糟。」

讓座概念——有需要者先坐
有人認為,既然花錢買了車票,為什麼要讓座?潘裕豐表示,禮讓坐位是關懷、是人性的展現;博愛座也不只是讓給老弱婦孺,也應讓給弱勢者或臨時有需要的人坐,是一種通用設施的概念。有些人外表看不出來,但其實是有不能久站的需求,因此關鍵是有沒有讓「有需要者先坐」的觀念。
這次臺師大學生因外表看不出來是視障,被婦人指責他在「騙人」,讓他很受傷。潘裕豐也說,並非完全看不到才是視障,弱視或視野狹隘也是視障,從博愛座設置的爭議,期望社會大眾對身障者能有更多的認識了解,進一步接納與幫助。

正義濫用——反成傷人利劍
被網友稱為「正義魔人」的婦人,擅自在臉書公開北一女學生的照片及學號。律師呂秋遠表示,婦人行為可能違反《個資法》,若惡意使用或批評攻擊,則是公然侮辱罪,兩項都屬於告訴乃論;但即使沒有惡意,當事人仍可要求撤下臉書上的文圖。
潘裕豐表示,網民經常公開揭露某些不當行為,不過「正義」若遭濫用,反而成為傷人的利劍;有形的博愛座,則是發揮一種提醒功能,應該更人性化及彈性的使用,不要局限於身分、角色等刻板印象,回歸到每個人的真實需求,彼此體諒與互動。

報導/劉偉瑩 攝影/高修民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博愛座該不該廢

 我贊成廢除博愛座,因為有些人的身心狀況不明,只用外表來判斷是不客觀的。博愛座也不該只針對四種條件開放,畢竟博愛座真正用意,是要讓有需要的人可以休息。不管是搭乘何種交通工具,只要人的心中存有關懷他人的良好品德,就能讓博愛精神發揚光大。
周泳伶‧新北市秀山國小六年八班

 我覺得不需要廢除博愛座;因為有些人就是需要椅子上的顏色來提醒才會讓座。但讓不讓座在於「人心」,善良、細心的人不管椅子有沒有顏色區分,都會主動讓座。所以我認為,博愛座可以提醒人們要發揮愛心,去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們。
周佩璇‧南投縣普台小學六年一班

  讀完本週的讀報精選〈博愛座該不該廢? 正義感不能觸法〉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你的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jessey@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