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向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出南海仲裁案,日前裁決結果出爐: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九段線」沒有法律根據,不具約束效力,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這個結果影響周邊許多國家的經濟權益、開發權和航權,引發國際爭議。

 南海仲裁起因為中國在南海畫出「九段線」,主張聲稱擁有南海八成七五的總面積管轄權,約三百萬平方公里海域。  二○一三年,菲律賓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向國際法庭提出仲裁要求,主張中國九段線無效,太平島因無法維持人類居住,只能主張十二海里領海,以及美濟礁、赤瓜礁、渚碧礁等僅為「低潮高地」,不得主張領海權;黃岩島不論主權歸屬,均為菲漁民傳統漁場等。
 國際趨勢專家劉必榮認為,南海仲裁結果不但未解決南海問題,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爭議。
 一九四七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南海諸島位置圖》中,標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島最外緣島礁與鄰國海岸線間,以未定國界線標繪由「十一段線」組成的U形傳統疆域線。
 目前,中國所稱的「九段線」,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仍延續十一段線,但在一九五三年時,將與越南間的兩條線拿掉,成為九段線,從此聲稱九段線內的範圍是其領域。

島礁判定 影響經濟海域
 南海因海底蘊藏油氣資源,加上航運利益,是各國必爭之地。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陸地支配海洋」的原則,海上地物定義是「礁」或「島」,影響各國海上活動的合法範圍,所以礁或島的認定,始終是國際協調的爭議點。
 此次,仲裁庭將太平島認定為礁,前總統馬英九投書《華爾街日報》,認為仲裁庭修改公約第一百二十一條「無法維持人類生存與自身經濟生活的岩礁,不得享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礁層的權益」這項標準,裁定地物須有「維持至少一個穩定社群的客觀承載力」,是原先未曾具文的額外要求。

判島為礁 影響海域範圍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魏國彥表示,太平島上有超過十公尺的樹木超過一百株,若無豐沛地下水資源,樹不可能這麼高;目前島上有三口井、七頭羊,絕對可滿足人類生活條件。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表示,南海裁決並無涉及島礁主權,而是處理島礁的《海洋法》地位,因此臺灣對太平島主權不受影響;另外,仲裁庭同意太平島擁有的淡水可支撐小數量人口,並檢查、考量島上的植被與生物環境,土壤及農作潛力,漁民活動與其他商業活動的歷史紀錄等;他認為,仲裁庭是為防止各國爭取資源而主張兩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因此對太平島採取狹義解釋。

積極發展 化危機為轉機
 根據農委會漁業署資料,去年度臺灣漁船在南海U形線海域的漁獲量約兩千四百公噸,屏東縣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目前南海區域的兩百艘漁船一年約有二十億產值。判定太平島是礁,臺灣原先擁有的兩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將縮為領海十二海里。蔡寶興說,漁民擔心的是捕魚安全性、合法性,漁民安全得靠政府保護,希望總統登島宣示主權,也派艦護漁。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認為,仲裁結果對臺灣無法律約束力,但建議未來海巡署及國軍要更強力護漁;另外,南海還有旅遊觀光、科學研發、石油天然資源等戰略意涵,政府應該整合南海策略,提出「南海和平倡議」,邀各國為南海和平努力。
圖說:  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  美聯社

報導/阮筱琪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友善新住民

我看南海九段線  南海因為海底蘊藏豐富石油資源,又具有旅遊觀光、漁業資源、航運利益,各國一直都努力爭取最大利益。我覺得這次的仲裁失去公平與客觀,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引發更多對立。海洋不是某個國家的財產,周邊各國應摒除成見,共同維護自然資源。
喬煥宇‧臺北市景美國中八年級

 最近的南海仲裁案,把太平島判定為礁,對我們的主權和漁民的生活是很大的打擊,漁民海上作業也面臨很大的威脅。我希望政府能儘快的整合南海策略,邀集南海附近的國家協商,看能不能大家一起解決爭議,給漁民朋友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許容欣‧嘉義縣社口國小六年甲班

  讀完本週的讀報精選〈九段線被判無效 恐增南海海域爭端〉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你的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jessey@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