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重力340天 太空人凱利高5公分
美國太空人史考特.凱利,在國際太空站停留了三百四十天之後,本月二日完成太空任務返回地球。美國太空總署檢查凱利的身體狀況,與他的雙胞胎兄弟做比對,藉此了解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體的影響,可作為日後前進太空的移民計畫參考。
若長期生活在外太空,人類身體會產生何種變化呢?美國太空人史考特.凱利在國際太空站停留了三百四十天,創下美國太空人執勤最久的紀錄。這趟太空之旅,讓凱利長高了五公分,視力輕微受損,而且出現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現象。而且,太空人返回地面時,身體也常會出現一些變化。
離開大氣層 曝露輻射中
國家太空中心副研究員蕭俊傑指出,在太空船發射初期,太空人承受的重力要比地面大上許多倍,極大的重力造成全身血液往下流。體內血液分布改變的結果,讓太空人離開地球時,第一個可能出現的狀況是頭暈。
其次,輻射是太空人的另一項考驗。蕭俊傑表示,地球上方的臭氧層和電離層,就像一層防護罩,將太陽發出的紫外線和X光隔離在外,離開地球的太空人少了這層保護,受到的輻射劑量會比地球上多很多。
重力分散後 身體被拉長
最有趣的變化是,太空人竟然會長高!蕭俊傑解釋,人在地球上或站或坐的時間比較多,受到重力向下的影響,使得人體椎間盤之間的組織像擠麻糬一樣受到擠壓,變得比較緊密;而太空是無重力環境,椎間盤變得沒有那麼緊實,因此讓太空人長高了。
中央大學太空所教授劉正彥比喻,太空人長期處於無重力或微重力狀態,如同人整天躺著睡覺一樣,重力不再向下,所以身體增長。等到太空人回到地面上,身高也會慢慢恢復原狀。
至於骨質疏鬆、肌肉鬆弛,是因為太空人長時間在太空艙內飄浮或太空漫步,不用太花力氣,也不方便運動,所以太空艙內要設跑步機或拉力器,讓太空人運動。
留不住鈣質 最怕腎結石
運動時,骨骼關節受到撞擊會產生電荷,保持住鈣質;缺乏運動的太空人,往往留不住骨本。根據研究顯示,太空人身體裡的鈣質,每天會以百分之一的速度流失。
蕭俊傑指出,流失的鈣質可能散布到身體各部位,也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若是累積在腎臟,長期可能導致腎結石。
血壓會改變 眼睛壓力大
太空環境對人的眼睛和心臟有什麼影響?蕭俊傑說,人在地球上,血液也會受到重力吸引,要靠心臟這顆「幫浦」將血液「打上來」。在外太空,心臟不需要那麼用力,因此太空人心臟推動血液所出的力氣,也會與在地面上不一樣。少了重力往下的影響,眼睛和腦部會承受較大的壓力,因此太空人也有可能出現眼科問題。
圖說:
太空中缺乏臭氧層和電離層隔絕太陽紫外線,太空人承受的輻射劑量高出許多。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報導/劉偉瑩
因為擔心地球上不僅有能源危機、溫室效應,還有愈來愈多的全球傳染病,所以人類想盡辦法要到外太空發展,現在已經開始探究人體在外太空可能會出現的狀況,藉著科學研究,移民太空的夢想很可能實現。
趙翊風‧新北市秀山國小五年級
小時候我就立志當太空人,長大後,才知道要成為太空人,需了解宇宙行星的知識,還要具備某些生理條件,真是不容易。報導指出,太空人因為長時間在無重力的環境生活,導致椎間盤骨節變鬆,所以會被拉長,看來就像長高,真有趣!我會繼續努力,希望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史考特‧凱利。
李韋廷‧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