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建築斜 補強工法可扶正 農曆年前的美濃地震,不但震毀數棟大樓,也震出民眾的恐懼。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天公布全臺土壤液化潛勢分布,將土壤液化潛勢分成高中低三個級別,民眾只要輸入地址即可查詢。
不過外界質疑,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地區,恐怕增加民眾恐慌,無助改善現況。究竟什麼是土壤液化,若住家附近屬於高潛勢地區,該擔心嗎?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說明,土壤液化是自然現象,發生條件為淺層二十公尺以內的鬆軟砂質土壤,且該地層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接近飽和狀態;當地震強度大,搖晃時間長,就有可能出現液化現象。
單信瑜解釋,好比玻璃罐裡裝滿鬆軟的砂,不斷搖晃就會趨向緊密。但如果有水存在,阻礙砂質變緊密的過程,造成力量轉移,就會使得水壓升高。
當土壤發生液化現象,土壤上的建築物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黃俊鴻在臉書上指出,土壤液化會使建築產生沉陷與傾斜等剛體變形,一般梁柱等主要結構不會受損,但是非主結構體,像是磚牆、一樓地坪及非結構梁柱,則會產生龜裂破損。
房屋主要結構良好
修復不困難
地質調查所副所長謝凱旋說,即使建物發生地板凸出、牆壁凹陷情況,甚至是沉陷或傾斜,只要主結構良好,就能夠透過補強或扶正等工法解決。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指出,常見的修復工法可以分成房屋扶正與地基改良兩大類。像是九二一地震時,土壤液化災民多採用頂升工法,使用千斤頂把建物扶正,重新建造基腳,再回填土壤或灌漿。
單信瑜說,老舊建物興建時的地質調查較不完善,但建物有一定重量,會把土壤壓得密實,不見得會發生土壤液化。至於新建建物,尤其有地下室的建築,已把可能液化的土層挖除。
河道海岸沖積平原
液化潛勢高
哪些地方可能發生土壤液化呢?河岸、海岸、舊河道等砂質地帶及海埔新生地、溼地、扇形地、沖積平原等是潛勢高地區,謝凱旋說,新竹地區多礫石,較不會成為高土壤液化潛勢地區。多沖積層的平原地區可能性較高。
土壤液化有發生條件限制,且有改善辦法,專家認為民眾不需擔憂,但質疑政府公布資訊恐造成恐慌。日前內政部長陳威仁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將從文宣、實務及法制三方面著手,協助有需要的民眾。
土壤液化影響圖
圖片提供/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液化地層 水井鑽砂 龜裂 傾斜 橋梁斷裂
頂升工法
斜撐暫時支撐建築物。
千斤頂將建物頂升後,回填基腳。
灌漿工法
斜撐將建築物扶正。
灌漿改良地盤。
報導/王詣筑
土壤液化是最近的熱門新聞,政府不應該只公布土壤液化的地區,這樣會造成民眾的恐慌;政府應該積極向民眾宣導防範的方法,並且澈底落實補強工法,扶正傾斜的建築物,把房子的根基打實,才是根本之道。
吳祖鈞‧ 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級
沖積層平原的淺層軟質土壤,如果地下水位高,又遇到搖晃,產生土壤液化,就會造成房子傾斜、沉陷。如果我們家坐落在液化土壤上,我會既緊張又生氣,生氣自己在房屋上的投資落空,也很害怕自己在睡夢中,掉到地底下。我希望相關單位很有效率的做補強工作,讓我繼續安心生活。
鐘心瑩‧南投縣坪頂國小五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