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先防掉落物 DCH優於黃金三角
小年夜地牛翻身,高雄美濃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四地震,受到場址效應影響,臺南地區災情慘重,造成大樓倒塌,逾百人殞命。這場地震讓「黃金三角」逃生術再次在網路上流傳,不少防災專家大聲疾呼,「黃金三角」是錯誤觀念,地震來襲,應秉持「DCH」原則保護自身安全。
根據網路資料,「黃金三角」是美國九一一事件時,在恐怖分子炸毀的紐約雙子星大廈,執行搜救任務的救援隊長柯普發現的自救定律。他認為,當建物有倒塌的危險時,人們不應該躲在桌子、床櫃下,而要躲在這些家具旁,並將身體縮到表面積最小的姿勢。當梁柱和天花板倒塌時,大型家具可做為緩衝點,撐出「生命三角」,增加存活機會。
地震時刻
保護頭頸最重要
早在民國一百年,內政部消防署便發出澄清稿,表示「黃金三角理論」並未獲得證實,且地震發生時的情境、人員和身處的場所環境,以及各國建物耐震結構都不相同,不宜貿然套用。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不是所有建築物都會因地震倒塌,民眾要防範的,主要是家具傾倒、吊掛物掉落及滑動物品掉落等對頭頸部造成的傷害。九二一地震中,顱內損傷、顱骨骨折、頸部骨折致死占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保護頭頸部才是活命第一步。
高雄市消防局科員蔡宗翰解釋,地震造成人命傷亡的最主要威脅有兩類,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例如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家具傾倒或位移;另一種是結構性威脅,像是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他強調,結構性威脅發生前,一定會先發生或伴隨非結構性威脅。大型家具
翻覆位移機率高
防災專家林金宏講得很直接,地震來襲時,房屋內的桌子、衣櫃等重物移位、翻覆,民眾躲在這些重物旁,可能被壓,也可能被推擠到另一側,造成人夾在牆壁及重物中間的「黃金三明治」,根本沒有黃金避難空間。
林金宏進一步解釋,假設二樓樓板塌陷,也就是一樓天花板掉落,二樓的人可能會因為躲在桌子旁,隨桌子一起掉落,被桌子壓迫,他說,黃金三角理論沒有考慮到這種狀況。
遠離家具
緊記DCH大原則
專家普遍認為黃金三角論點倒果為因。林金宏建議民眾,地震來時,仍應躲在桌子底下,既可避免被掉落物砸到,也不會被翻覆的桌子壓到或被移位的桌子夾到。不過,玻璃桌面沒有保護力,破碎的玻璃甚至可能割傷人,不建議躲藏。
蔡宗翰提醒,地震來臨時應把握趴下(drop)、掩護(cover)、抓穩(hold on)三項原則,如有桌子應優先躲在桌子下,且躲在桌子下時應抓緊桌腳。如果沒有桌子,應就地蹲下,縮小身體表面積,護住頭頸部,儘可能靠在柱子旁或沒有大型家具的牆角。
這次臺南地震發生在凌晨時分,多數民眾當時正在睡覺,蔡宗翰建議,如果民眾從睡夢中被搖醒,建議不要急著逃離或躲避。他表示,地震搖晃當下,家具和懸掛物品紛紛掉落,可能被砸受傷,最好待在床上。平時臥房中,應避免放置可能傾倒的大型家具。
圖說:
1尼泊爾大地震(上)和四川大地震(下),許多房舍倒塌。
2圖/吳姿嬅
黃金三角 建築物倒下時,會撞擊在家具上,產生三角形空間。
DCH 1.Drop:趴下 2.Cover:尋找掩護 3.Hold on:抓穩
報導/王詣筑
我認為天災很可怕,但更應避免其中的人禍,建商蓋房子時偷工減料,害慘了其中的居民。一開學,各級學校都為了加強防災意識,舉辦地震逃生演練,但學生都以嘻嘻哈哈的態度來面對,根本沒有效果,應該改進才好。
盧佩暄‧嘉義縣社口國小五年級
地震時要能馬上找到堅固的物體,尋求掩蔽,才是最好的防禦方式。學校防震演練時,老師說:「地震時不要馬上往外跑,以免被物品砸到而受傷。」我想除了要牢記「趴下、掩護、抓穩」的原則,也應該準備緊急救難包、規畫逃生路線,更重要的,是落實防震演練,地震來臨時,可以多些保障。
陳慧敏‧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