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節主燈福祿猴 美醜誰說了算?
 |
福祿猴 |
今年臺北燈節主燈「福祿猴」,結合了猴年生肖與象徵多子多孫的葫蘆形象,引起兩極化的評價。有民眾覺得很可愛,很有療癒效果;也有民眾嘲諷像套了絲襪的大葫蘆;藝術品能否斷然二分為美或醜?公共藝術品的美醜又該由誰來決定?
二○一六臺北燈節主燈「福祿猴」,初登場時引發極大爭議,不少民眾表示「醜爆了」、「不像猴子」、「沒有美感」,網路更是一片撻伐和揶揄嘲笑,但也有不少人覺得「有創意」、「不落俗套」,甚至「很療癒」。
福祿猴設計者林書民表示,主燈有十四點二公尺,近五層樓高,現場將有光雕投影,整個效果將以戶外劇場的模式呈現,加上音樂與聲光,相信效果禁得起考驗,他也尊重民眾不同評論和想法。
公共藝術
刺激民眾多元想法
燈節主燈屬於「公共藝術」,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副教授張繼文指出,「公共藝術」的定義,就是能和公眾「對話」的藝術品,顯然福祿猴在與民眾對話時出現歧義,不過「對話也有很多種方式」。
知名建築師阮慶岳撰文肯定福祿猴的大膽創新,但也表示:「葫蘆猴的整體設計,雖然視覺效果不錯也很脫俗,但是過度著力於短暫的視覺震撼效應,忽略文化自身承傳責任及與民眾在視覺上的歸屬連結。」
至於該如何評定公共藝術品展出的適宜程度?張繼文表示,以臺灣法令層面而言,主燈評選程序必須經過公部門的徵件、比稿的規範,因此在比稿或邀稿時,徵選單位也必須考量大眾接受程度。張繼文舉例,若是短期一兩天的展品,可能不是以法定程序來招標徵件,因此作品風格相對開放許多,民眾也可以提供意見,參與設計,這樣一來,作品與大眾的對話程度就變得很高。
張繼文也呼籲,臺北燈節其實算是節慶性質的活動展覽,燈會中除了主燈之外,還有許多藝術家、設計師的花燈作品,「千萬不要因為主燈的美醜爭議,破壞了欣賞的興致。」
 |
設計者林書民(左圖)說明福祿猴的設計理念,歡迎大家參觀,並表示尊重不同的評價和感受。
攝影/高修民 |
設計費用
包含隱形智慧財產
至於網友不斷抨擊福祿猴設計費太高的問題,張繼文認為,設計品的價格不能只看用料成本費用;設計師養成、作品智慧財產等價值,都是作品的隱形成本。
張繼文舉例,梵谷畫作都是天價,當然不是因為梵谷使用的紙張和顏料成本,而是其畫作的藝術價值。
福祿猴設計師在材料上使用氣泡膜、回收的保麗龍,在不規則的弧形面上,以光雕投影打造主燈,結合環保與藝術。張繼文說,藝術風格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技法,經過這次激盪,可使民眾了解藝術是多元的,藉著欣賞與討論,大家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報導/阮筱琪
每個人對藝術品的感覺不同,同一件作品,可能有人喜歡,也有些人不喜歡。但我們總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決定藝術品的美醜吧!以福祿猴為例,有人覺得可愛,不停稱讚,有些人覺得醜就在網路上開罵。我認為藝術是一種創意,美醜並不是誰說了算,即使自己不喜歡,也無需咒罵。
朱洺儀‧彰化縣鹿港國小五年級
我覺得大家可以用建議的方式來評論「福祿猴」,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欣賞藝術之前,要先了解作品的內涵。建議花燈主辦單位考慮以後採用徵稿的方式,讓民眾投票,讓大家票選喜歡的花燈,帶給更多人節慶歡樂的氣氛。
陳慧敏‧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