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栽站衛兵 淨化空氣功臣
網路公司谷歌日前推出全球森林監測(global forest watch),可以透過全球地圖查詢森林分布情形、森林砍伐情形、人口密度分布等資訊。有網友放大中國大陸地圖,發現首都北京竟找不到任何代表被樹木覆蓋的綠色痕跡,網友推斷這恐怕就是北京霾害嚴重的原因。究竟植物與空氣品質有沒有關聯呢?
環保署民國八十五年的《環保公園對空氣品質的改善效益評估》指出,一棵六公尺高、有十萬葉片的榕樹,每年可吸附四公斤到六點六公斤的塵埃;如果一座公園有兩百棵榕樹,一年可吸附一公噸塵埃。
茄冬樹滯塵率最高
農委會集水區經營組日前也公布類似研究,該研究針對臺北市與嘉義市兩個地區常見的行道樹進行滯塵研究,結果發現茄冬滯塵量最高,之後依序是榕樹、樟樹和臺灣欒樹。嘉義市區試驗結果,即使兩個月不下雨,當地行道樹的滯塵量和滯塵天數仍然呈現正相關。
環保署出版的《淨化室內空氣之植物》解釋,植物葉片吸附塵埃能力可分為停著、附著和黏著三種。停著是指塵埃暫時落在葉面上,葉片面積太小或光滑,風一吹,塵埃就會飛走。附著是指塵埃因葉片上的絨毛而被固著在葉面上,之後會被雨水帶走。塵埃黏著則是是因葉片分泌黏液,把塵埃黏在葉片上。
不平滑葉片可吸塵
臺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葉德銘說,高滯塵植物特徵是葉片具絨毛、黏液或凹凸不平表面,塵埃才能停留在葉片上。
現代人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室內可能因吸菸、外來空氣、使用瓦斯爐等產生落塵,因此臺大園藝系花卉研究室曾針對市售五十種室內常見植物進行研究,發現滯塵量前五高的室內植物為非洲堇、鐵十字秋海棠、皺葉椒草、大岩桐及嫣紅蔓。
吸收轉化二氧化碳
葉德銘說,建議每隔數週可以溼抹布擦拭葉片,去除塵埃,或者把室內植物拿到陽臺淋雨。由於出入口處通常是塵埃最多的區域,建議可把植物放置在出入口。
除了葉片可滯塵,植物也是淨化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的功臣。臺北植物園植物組長董景生解釋,植物葉片葉背的氣孔,是植物與外界交換氣體最重要的通道,行光合作用時,二氧化碳會轉換成養分。
環保署出版的《綠與美的淨汙樹種》解釋,如果光線充足,葉片氣孔多能敞開,淨汙能力可發揮到最大化。許多植物會按生物時鐘敞開氣孔,一般植物,上午時淨汙能力較高。
綠化反作用
白千層楓香 異戊二烯排量高
植物也有可能成為空氣汙染的來源。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忠解釋,有些植物會排放異戊二烯,異戊二烯會跟空氣中其他汙染物產生化學反應,變成其他汙染物。根據過去研究,白千層和楓香排放的異戊二烯量高,這兩種樹種在臺北市行道樹栽種率排名第三及第四,因此北市空氣中的異戊二烯量相當高。
環保署空保處表示,環保署已在空氣品質淨化區網頁上公布約五十種樹種,各有不同程度的淨化能力,且生長快速。除了淨化能力和生長速度,行道樹種的選擇,也會考量美觀因素。
圖說:
1北京長期霧霾嚴重,導致嚴重的交通問題及健康問題。
圖/美聯社
2從谷歌公司的全球森林監測網站測得的地圖。圖中的中國北京,沒有綠化跡象。
圖/翻攝自谷歌網站
報導/王詣筑
我覺得北京長期霧霾嚴重,和植栽覆蓋率低確實有關,缺乏足夠的綠色植物吸附塵埃,也無法成功轉化二氧化碳。綠色衛兵護衛地球,是我們的好朋友。我的愛地球行動是多種植物,而且要多種滯塵量前五高的室內植物。
盧佩暄‧嘉義縣社口國小五年級
近來,細懸浮微粒的影響,造成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昏天暗地,空氣汙染是大家都十分關切的問題。事實上,種植綠色植栽可有效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淨化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不過,少數植物也可能成為空氣汙染源,應慎選高滯塵植物,以免造成反效果。
黃之琦‧彰化縣鹿港國小六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