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犯罪熱點 有助警民合作防範
 為了提高臺北市治安友善度,配合市長柯文哲的「市民安心地圖」政策,臺北市政府十三日公布臺北市內住宅竊盜、汽車竊盜和自行車竊盜三類案件發生的地理資料,希望提醒在案件高發生率地區的市民提高警覺,有關單位更希望透過資料分析,針對特定地點加強防範,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空間。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與警察局合作,在不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前提下,公布了今年一月到九月間三項盜竊案的資料,此後也將逐月公布,民眾可在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下載這些資料。臺北市警察局還將建立「犯罪資料庫管理系統」,通過分析市內各類刑事案件,繪製「犯罪熱區」地圖。
柯文哲表示,此事雖然在內部有很大的爭議,但根據管理學上的「霍桑效應」,相信資訊公開有助於減少犯罪、改善治安。

立意雖好 需擬定配套措施
對此政策,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謝文彥表示正面肯定,也贊成漸進式的公開犯罪熱區的犯罪項目,但後續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該地圖積極作為,製造正面效應。
例如對基層勤務人員而言,可考慮犯罪熱區是否應該增加巡邏次數,或增加巡邏箱;對地方村里長來說,也是村里設備增減的參考資料,某些熱點可以增加社區巡守隊,或增加照明以及攝影監控設備,一般民眾可參考規畫夜歸路線,如果某些地方晚上比較暗,可以繞路走,並教導兒童辨識地點,保護自身安全。

加強管理 治安改善房價提高
依據熱點資料,還可以勸說民間單位合作增設監控設備;謝文彥說,從前便利商店的監視器都只照著櫃檯,現在也可以建議在犯罪熱點的店家,將其中一個監視器往外照,共同合作,建構社區秩序,降低犯罪發生率。
建商或許會擔心犯罪熱區房價下跌,但謝文彥表示,該地圖的意義,是提供民眾生活建議,以及讓相關單位知道該進行改善的實際地點。房價下跌只是過渡期,以長遠角度來看,若該地區治安改善,大家住得安心,反而能提升房價。

小偷在哪裡?
圖/吳姿嬅
臺北市公布高犯罪率發生地圖(右圖),希望治安改善目標明確。圖片提供/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下圖中,找找小偷有幾個?

Keyword
霍桑效應 被觀察者行為改變
(阮筱琪)
在心理學中,霍桑效應又稱為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被觀察時,會自然改變行為的反應。
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二年間,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頓‧梅奧,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在西方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位於伊利諾州的霍桑工廠(Hawthorne Works)進行了一系列心理學實驗。
實驗發現,不管周遭環境和照明條件如何,只要給予工人「積極關注」和「自我管理權」,就可以創造積極的團體氣氛,提高產量。

圖說:
透過內部溝通協調,臺北市政府決定公布犯罪熱點地圖。
圖片提供/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報導/阮筱琪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公布犯罪熱點

   臺北市政府公布犯罪熱點,讓警民合作防範,這樣有助於減少犯罪機率,改善社會治安,大家都能提高警覺,守望相助。犯罪熱區除了可加裝監視器,也可組織社區巡守隊巡邏,重兵嚴防之下,或許真的可降低犯罪率,讓治安變得更好。
吳定寰‧桃園市南美國小六年級

  現在社會上,常有很多搶匪,小偷隱藏街頭,甚至逍遙法外。為了治安,臺北市政府開始公布犯罪熱點地圖,我覺得這樣做,可藉由霍桑效應,讓蓄意慣犯被關注,進而取消犯罪意圖,達到公布犯罪熱點的立意初衷,我很期待臺北市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出現。
陳家安‧嘉義縣社口國小六年級

  讀完本週的讀報精選〈公布犯罪熱點 有助警民合作防範〉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你的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jessey@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