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改變地球生存條件,推動減碳勢在必行。

溫減法設目標 推升綠能時代

臺北氣溫在攝氏三十五度以上的日數持續增加,提醒大家應該積極減緩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在立法院遭擱置九年,終於在立法院院會本會期結束前三讀通過,明定我國二○五○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降為二○○五年的百分之五十以下。二○○五年臺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二點四五億公噸,三十五年後必須降為一點二二五億公噸,相當於回到一九九一年水準。環保署長魏國彥指出,從此臺灣進入「減碳時代」,並與國際減碳接軌。

成立碳交易所 付費購買排碳額度
 立委鄭汝芬表示,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每人每年平均排放量為十點九五公噸,約是三點五頭大象重量,高居全球第二十名,期待《溫減法》的通過,能為臺灣對抗暖化盡一分力量。

五大耗能產業 產能排碳量求平衡
 法案通過後,宣告臺灣進入溫室氣體減量的新紀元。這到底對我們企業、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堅明表示,石化等重工業產業將首當其衝;《溫減法》所定二○五○年是三十五年後的長期目標,每五年一次的中期目標,減量的程度與推動等,都是未來的關注焦點。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溫減法》上路後,不只會衝擊到石化、鋼鐵、水泥、電子、造紙等五大耗能產業,也將直接衝擊中小企業,若無配套,可能會加速企業倒閉。能源局表示,由於大企業因應能力佳,過去已就耗能產業進行輔導,未來計畫以表揚方式,鼓勵加速減碳。
 除了幫助企業在製造過程中減碳,民眾使用綠能家電,儘量食用在地食材外,其實也可以參與綠電認購計畫。自從立法院一通過《溫減法》,國內半導體大廠臺積電就宣布認購一億度綠色電力。

積極開發綠電 再生能源減少排碳
 經濟部在兩年前就推動綠電認購計畫,除了企業外,個人也可以認購,認購的錢就投入「需要被鼓勵」的再生能源,例如風力、太陽能、地熱和水力發電等。由於綠色電力在電力生產的過程中,不會產生碳排放量,一億度綠色電力可減少碳排放量五千兩百萬公斤,相當於五百二十萬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吳玉珍指出,傳統電力每度電約排放零點五公斤二氧化碳,發一百度綠電替代,可減排五十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五棵樹一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以目前每度綠電一點零六元計算,「只要每年多花約一百元買綠電,就等於多種五棵樹」。
 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今年全臺綠電認購量已躍上一點一九億度,為去年全年認購量的二十七倍。受益於綠電認購量躍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也提高一點五倍,希望十五年內,再生能源在全國電力系統的占比,能提高到四分之一以上。

報導∕張郁琦、吳啟綜 攝影∕陳壁銘


   讀完本週的讀報精選〈溫減法設目標,推升綠能時代〉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你的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jessey@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