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3年(上圖)及54年(下圖)核發的身分證。


2019第六代晶片身分證 整合多卡功能

 內政部日前宣布,將規畫換發「晶片身分證」,擬整合報稅、駕照、行照、健保卡、悠遊卡和電子投票等功能,一卡多用。內政部預計二○一七年進行系統整合及採購事宜,二○一九年將啟用資料整合的「晶片身分證」。各類電子證件將由民眾自行決定是否申請納入,二○一八年會在部分縣市試行,可望二○一九年全面換發上路。
 根據《中華民國姓名條例施行細則》,身分證是設有戶籍的中華民國國民,也就是臺灣、澎湖、金門、馬祖人民,所擁有的主要身分證明文件,正式名稱是「國民身分證」,滿十四歲者可領證,未滿十四歲者,則以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代替。
35年戶口普查

35年戶口普查
發出第一張身分證

 先前中正紀念堂的臉書,曾發表一個有趣問題是「你知道誰擁有中華民國編號NO.1的身分證嗎?」答案是前總統蔣中正,他是第一個領取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身分證字號為Y10000001。
 根據臺北市大安區戶政事務所的資料,民國三十五年內政部公布《國民身分證實施暨公務員首先領證辦法》,由中央及省級公務員率先領取國民身分證。民國三十六年起普發國民身分證,歷時至今經過五次全面換發身分證,目前全部都是紙本。歷代身分證在格式、註記事項、紙張顏色與男女分色皆有差異。
 民國三十五年,政府完成戶口清查,製發國民身分證。第一代身分證是白色的折疊雙頁,發給十八歲以上的國民,其特殊之處在於希望記錄個人的手指紋路,但逢戰亂,未能落實。
64年廢除口號
全部改為統一編號

 民國四十三年,政府整理戶籍資料,當年五月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領證年齡降至十四歲,並刪除「指紋符號」等欄位。第二代身分證記載個人「口號」,例如南縣官(隆)口字第0027號。
 民國五十四年,身分證改為單頁,面積縮小二分之一,男女分色為淺綠色和淺紅色,正面封上透明膠套,增加血型等欄位。然而,民國五十八年起,出生登記時就配給身分證字號。
 民國六十四年,最大改變是廢除「口號」,全部改以統一編號,男女分色改為淺藍色和奶油色,格式改為單面。
 民國七十五年,由於改註等因素全面換發新證,特點是面積再縮小;欄位精簡,廢止教育程度登記等欄位,並擴大封膠面積,男女分色則是土黃色和桃紅色。
94年全面換色
具21種防偽功能

  民國九十四年,政府第五度換發身分證。新證全面封膠,男女皆是淺紫、淺咖啡漸層色,具二十一種防偽功能。
 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主任林聰明表示,透光觀察身分證,可見臺灣玉山及臺灣圖案水印,還有背面右下角內政部部徽,有金色和綠色光澤交錯。

報導/陳韻晴


小公民發言臺
 晶片身分證

  內政部將規畫換發晶片身分證,整合多卡功能,我覺得這是很棒的構想,有了晶片身分證,就可以不必在錢包裡放一大堆不同的卡片,讓生活變得更方便。身分證是國人擁有的主要身分證明,希望我未來領到的身分證,是多功能的便利身分證。
張嘉馨‧嘉義縣社口國小四年級

  如果真的把許多證件的資料都整合在晶片上,雖然只帶一張身分證就可以辦理許多事務,但是如果身分證不見了,就會很麻煩。如果為了配合戶政系統,政府要要求全民換卡,我會建議主辦單位加強宣導「檢查所有的防偽標誌是否符合、正確」,若沒有,就要依法辦理,才能保障個人權益。
張懷文‧桃園市青溪國小四年級

 讀完本週的讀報精選〈晶片身分證 整合多卡功能〉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週四前來信,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請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於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jessey@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