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部落歷史 西拉雅族爭取原民身分

報導/詹伯望、張郁琦

吉貝耍夜祭是文化部核定的國定民俗。
圖片提供/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臺南新化口埤教會大門採西拉雅族望高樓形式。
 攝影/詹伯望
西拉雅族臺南分布圖

 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近年積極爭取回復原住民身分,目前仍未獲政府同意。原民會表示,原住民身分認定有一定的法源依據,目前修法可能性不大;同時,文化傳承也是建立部落認同的重要方式,值得投注心力。


 二月底,臺南市長賴清德率同西拉雅族代表到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遞狀,提起行政訴訟,希望撤銷行政院原民會駁回西拉雅族申請平地原住民身分認定的行政處分;或是直接判決西拉雅族就是「平地原住民」,否則將提請釋憲。
 原住民平埔族群中,西拉雅人數最多,臺南市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估計,在主要分布地臺南一帶,大約有六萬人;政府認定的其他原住民族中,有九族少於一萬三千人。
 幾年前,西拉雅族人申請平地原住民的身分認定,屢受原民會和行政院拒絕。原民會主委林江義表示,依據《原住民身分法》規定,登記有案才能獲得原住民身分;西拉雅族在民國四十年時,政府開放登記時並未登記,才引發目前正名風暴。
 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段洪坤說,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戶籍種族欄中,會以「熟」字區分平埔原住民;光復後,政府開放平地山胞身分登記,卻未通知臺南縣政府,待《原住民身分法》制定後,正名更加困難。他說,過去族人被政府教育成漢人,現在則應透過群族教育扭轉。

代代相傳 平埔族保留完整夜祭

 本身為鄒族的臺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汪志敏強調,西拉雅族要做原住民,是天賦人權。
 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葉高華認為,平埔族人應在既有的「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框架外,爭取本該擁有的「平埔原住民」身分,才能避開爭取原住民利益的衝突疑慮。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助理研究員馬耀基朗表示,平埔族是否為南島民族,在民族學和考古學上並無疑義。討論重點該是平埔族如何與「法定」原住民族相處,以及未來應該如何發展。
 目前各縣市有九處平埔族夜祭被指定為縣市定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前年更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國定民俗,理由是它傳承了對祖靈「阿立母」的崇敬,儀式以「獻豬還願」和「牽曲敬神」為主,既完整又稀有獨特,仍保有傳統夜祭形式。
 段洪坤表示,這是吉貝耍祖先在漢人主流文化社會中,仍一代代堅持傳統信仰,應該肯定與敬佩。民間團體如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也很重視西拉雅族文化的紀錄和保存,前年傾力舉辦過「走讀先民蹤跡││西拉雅文化資產特展」,希望讓各界都能更理解西拉雅人的歷史及文化。萬淑娟和她菲律賓籍夫婿萬益嘉,近年致力於復育西拉雅語,蒐集了三千多個詞彙,編成教材在國小推廣。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西拉雅族 爭取原民身分

  我認為西拉雅族人申請平地原住民身分遭行政院拒絕這件事,不必特別修法;假如這次修法了,下一次別族又有問題,是不是又要修法?而且,我覺得西拉雅族想恢復原住民的身分,重點在自己族人如何認同,而不是在意別人認定。各族群獨特的文化,都要尊重與保存,讓後代傳承。
盧佩暄‧嘉義縣社口國小四年級

 我媽媽來自臺南,雖然不知道外公外婆是否也是西拉雅族,但是,我支持西拉雅族向行政院爭取原住民身分認同的活動。每個族群都有各自的文化傳承,西拉雅族人數量很多,又保存完整的祭典文化應尊重他們原住民身分。
黃政葦‧彰化縣靜修國小六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