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增加立委 保證國會增能?
報導/張郁琦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提出憲政改革主張,為了讓國會更能代表民意,「讓政黨席次比例符合選票比例」、「讓小黨有生存空間」,所以應儘速修憲,將國會總席次增加為兩百席到三百席。這個提議引發各界關注;增加立委席次,是否能更完整表現民意,政黨之間又會有什麼改變呢?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委自第七屆起,訂為一百一十三人;如果立委席次要增加,就必須修憲;修憲案須四分之一立委提議,四分之三出席及出席立委的四分之三決議,並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半數,才得通過。
回顧過去臺灣針對立委席次引發的憲政改革,始於民國八十六年,民進黨曾主張席次應由原先一百六十四席增至兩百五十席;但當時國民黨主張兩百席,經由協商,立委席次增為兩百二十五席。
民國八十九年,贏得總統大選後,民進黨又提出「立委減半,國會不亂」的訴求,獲得當時多數民意認同,贏得八十七席,成為立法院最大黨。
隔年五月,民進黨主張將席次由兩百二十五席,減為一百五十席。民國九十三年,修憲前,民調顯示多數民眾都支持立委減半,國民黨也將席次減半為一百一十三席。
立委席次應該增加嗎?
看法{1}:
按人口比增加 表達完整民意
臺灣智庫執行長賴怡忠表示,印度超過十二億的人口,上下議院共有七百九十二席、紐西蘭總人口數近兩百萬人,有一百二十二席國會議員;以臺灣總人口數兩千三百萬人,只有一百一十三席立委,與國際相比,明顯不足。
但增加立委席次,就能提升問政效率嗎?賴怡忠表示,見仁見智,但立委人數少,的確無法有效監督。
一旦增加立委席次,將會強化政黨政治,支配法案能力也會更強。他進一步表示,若是增加立委人數,同時要反省,當初為何立委減半?增加立委人數,是否會浪費國家資源?
看法{2}:
開放地區限制 促進政黨溝通
政大臺文所客座教授陳芳明說,目前一區只能有一名立委,各地區顯然容易被特定政黨壟斷。他建議,每一區應增加為兩名到三名立委,讓政黨理性溝通,良性競爭,才能夠創造政府與民眾雙贏的局面。
看法{3}:
提升專業精神 改善問政績效
臺大政治系教授葛永光表示,是否增加立委席次與人口數目無關。他表示,立法院的問題,在於立委身兼多職,才會有問政不彰、無法有效監控政府等疑慮。
葛永光建議,應將立委改成專業議員,限制在外兼職,提高問政與議事能力,讓民眾心服口服,也讓國家政治事務更進步。
近來有政黨提出修改憲法,將國會總席次再增加一百席。我認為臺灣財政負擔已令人憂心,萬一再增加立委,會讓財務每下愈況,那就本末倒置了。
比較好的作法,是從提升立委專業度著手,限制立委在外兼職,提供較好的福利,使立委問政能力和議事能力更精進,重質不重量,才能為臺灣建立更好的政治基礎。
彭彥博‧新竹縣上智小學六年級
我認為,如果沒有提升問政的效率,沒辦法表達民意,就算增加立委人數也沒有多大用處。我倒覺得,可以加強人民的監督權,讓老百姓可以有更暢通的意見管道,使真正的民意可以被表達。
盧佩暄‧嘉義縣社口國小四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