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蛙通道 營造生物共存

  ★編輯臺觀點

  大自然是最好的生命教室,梭德氏赤蛙在大山背面臨的生存問題,並非單一事件,凸顯出各地可見的生態危機問題。當人類占用自然資源,追求舒適生活的同時,也應警覺可能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利。

  ★新聞導讀

  「青蛙優先,小心駕駛!」今年二月,新竹縣政府在大山背豎立了五個以梭德氏赤蛙為圖案的交通標誌牌,提醒駕駛人注意路上的青蛙。

  平常生活在新竹低海拔山區的梭德氏赤蛙,每年十月開始騷動,牠們必須遷徙到附近乾淨溪流,在平緩的淺水灘中產卵,繁衍下一代,蝌蚪靠水中的青苔長大,長成青蛙後才回到森林裡。

  公民新聞平臺的報導指出,自從山區道路沿著溪流闢建,道路旁邊又築起高高的水泥護欄後,梭德氏赤蛙回家的路就變得困難重重,加上來往行駛的車輛,讓青蛙一不小心就成了車下亡魂。

  近年來,每年十月的傍晚,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會輪流在各區沿路尋找青蛙身影,將青蛙護送到安全區域。當地的大肚國小學生也製作道具、參與護蛙活動。志工認為,政府主動豎立「青蛙優先」的告示牌,雖令人欣慰,但還有許多生態危機沒解決,希望有更多民眾參與,一起為青蛙尋找安全回家的路。

  另外,苗栗上週發現兩隻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石虎屍體,研判是跨越馬路時遭車輛撞死。目前全國石虎剩不到一千隻,生態專家呼籲,縣府應加強對石虎棲地的研究,規畫動物廊道,避免「路殺石虎」的悲劇再發生。

報導/諶淑婷

  梭德氏赤蛙是臺灣赤蛙家族的一員,也是臺灣特有種,平時居住在森林裡,但隨著人類開發、拓寬道路,以及車輛增加,牠們的「結婚之路」變得危機重重。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蛙調小組組長施芬如說,二○○八年上山調查時,發現大山背短短三十公尺的山路上,到處都是青蛙,但活著的只有五六十隻;另外有上百隻被車輛輾斃的青蛙屍體,其中包括要去溪裡產卵或產完卵要回岸上的母蛙,正要到溪裡繁殖的公蛙,以及第一次上岸生活的小蛙。

  為了保護繁殖季的梭德式赤蛙,隔年十月,他們徵求數十名志工,每天晚上五點半到九點,以站崗方式,拿著手電筒觀察道路上的青蛙,若有車子駛近,就以網子撈起青蛙,在最小的干擾下守護青蛙生態。根據統計,那一年總共幫助一千五百六十九隻青蛙過馬路。

  繁殖路途 充滿危機

  施芬如說,青蛙即使受傷了,還是會繼續往溪流前進,努力完成交配任務,她說:「人類每多開一條路,就多一些動物受苦。」身長僅有五公分的梭德氏赤蛙,必須先穿越五到八公尺寬的馬路,遇到車輛駛過,青蛙的天性會低伏身體不動,靠保護色躲過天敵,卻可能因此命喪輪下。即使躲過車子,還要跳過九十公分高的護欄,跳不過去的青蛙會跳回馬路上,增加被輾斃的機會。

  就算好不容易跳過護欄,最後還要跳下六公尺高的水泥護坡,才能抵達溪流,但幾乎垂直的水泥護坡,讓交配完、結束產卵的青蛙,或是剛長大的小青蛙,都很難回到森林生活。

  開發新道路 應兼顧生態

  觀察家生態顧問動物部經理劉威廷說:「不只是梭德氏赤蛙會發生『路殺』問題,只要道路切過繁殖地和棲息地,生物都會面臨『路殺』危機。」為了建造對動物更友善的環境,許多新的道路開發案都增設動物通道。

  以梭德氏赤蛙棲息地為例,由於兩棲動物移動能力不好,劉威廷建議在青蛙常出現的區域,每隔二十、五十公尺建造一個地下通道,並在周圍路段加以阻隔,引導青蛙走通道過馬路。阻隔方式很簡單,在道路靠山林的一側,設計單面斜坡的水溝,目前水溝多是U型斷面,青蛙或烏龜掉下去無法爬出,但單面斜坡水溝在靠馬路的一面,可向上延伸後往內彎曲,防止青蛙跳到馬路,靠山林的一面則是斜坡,讓青蛙可跳出。

  另一個重點,是解決河流水泥化問題。目前的水溝型河流多採用水泥護坡,又高又難爬,劉威廷建議改成斜側型的護坡,或是堆疊石頭,讓青蛙能重回森林。

  由於上述措施牽涉到道路、河川、森林等不同主管單位,要進行環境改善並不容易,劉威廷建議地方單位,至少可以先設立警示牌,提醒駕駛人減速,並且鋪設跳動路面,車子駛過時發出的碰撞噪音,能夠提醒動物躲避。

  施芬如則認為,在動物通道完成前,政府可規畫替代道路,並與居民溝通,在每年的繁殖季,每天封路兩小時,彌補過去山區工程忽視生態環境的遺憾。

 


讀報熱線
  為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了解時事,凡在「學生觀點」、「上週回響」發表意見,都可獲得國語日報「小公民證書」。歡迎來信在「上週回響」分享一百字心得,寄送至電子信箱:a0202@email.mdnkids.com

黃雅 花蓮縣康樂國小
  ■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生存權利,人類不能為了貪圖便利,危害青蛙的生存。應該試著幫助青蛙順利繁衍下一代,安心回到屬於自己的家園。

陳箴 高雄市寶山國小
  ■動物很可憐,連走路都會發生意外。山下的環境對動物不友善,大家應該幫動物設計專用馬路和紅綠燈,讓牠們平安回家。

上週讀報回響
抗禽流感

謝品祺 彰化縣漢寶國小
  ■禽流感事件讓人聞「雞」色變,尤其是住在彰化縣芳苑鄉的我們,更是戒慎恐懼,飲食方面要特別留意,還要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運動,才能永保健康。


讀報講堂
自我省思 守護自然資源
許貞雯 國立東華大學附小教師

  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與便捷,號稱「萬物之靈」的我們,更該好好省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停下腳步仔細體察,用心與行動來呵護寶貴的自然資源和萬物生命,建立彼此尊重與共生的依存關係。

  1. 梭德氏赤蛙的「結婚之路」會遇到哪些危險?
  2. 在動物通道建好之前,現有的行車道路可採取哪些方法來保護動物?
  3. 請蹲下來,想像自己是正要過馬路的青蛙,你會遇到什麼狀況?接著,寫下一段你想給人類朋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