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單一選區兩票制 不利小黨
★編輯臺觀點 ★新聞導讀 總統與立委選舉已過了兩週,但立委選舉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檢討聲浪不斷。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選制問題,造成「北部更藍、南部更綠」的情況,對選民及國家發展來說,不見得是正向發展。 對於王金平的提議,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贊同,但這個問題必須靠修改憲法解決,因此,民進黨團會主動提出「單一選區造成票票不等值」等釋憲案,希望社會壓力能迫使政府面對處理。 從二○○五年立法院修憲案通過後,「單一選區兩票制」至今經歷兩次立委選舉。二○○八年的第七屆立委選舉,當時泛藍拿下四分之三席次,國民黨成為國會的「超級大黨」;如今第八屆立委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得票率四成八,拿到六十四席次,民進黨得票率四成三,卻只有四十席。 在不分區立委席次方面,只有國、民兩黨及臺聯、親民黨分配到席次,其他政黨雖然總共獲得八十四萬張政黨票,得票率共計超過百分之二十,卻因各自未達百分之五的門檻,沒有分配到任何席次。 王金平指出,實施單一選區後,只有兩大黨的聲音,小黨出不了聲,因此,他認為單一選區制度必須重新檢討。 報導/諶淑婷 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日前揭曉,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親民黨和臺灣團結聯盟也一起進入國會,但這次選舉卻引起「票票不等值」的爭議。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解釋,立委來源分成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前者由選區內的選民直接投票選出,不分區立委則由各黨政黨票的得票比例,再決定各政黨能推出幾名不分區立委。 二○○八年第七屆立委選舉,首度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同時將立委席次減半,改為一百一十三席,希望透過改革提升立委品質,新選制最大特色就是單一選區和兩票制。 以前臺灣採「複數選區模式」,每個區域選區涵蓋範圍大,除了臺北市和高雄市分成兩三個選區,其他縣市可能就是一個選區,而一個選區又可選出好幾名立委,由得票數排名前幾位的人當選。張宏林說:「因為候選人只要獲得一定的選票量就能當選,導致立委以辛辣議題吸引選民注意,也容易走偏風、買票,導致黑金選舉嚴重。」 單一選區 易有棄保效應 改成單一選區後,區域立委的選區範圍小,而且一個選區只會選出一名立委,第一高票才能當選,增加了當選難度,各政黨都會推派最佳人選。而且候選人為了獲得更多選民支持,也不會提出極端、偏激的政見。缺點是,由於只能選一個人,選民不想浪費選票,會有「棄保效應」,放棄沒當選希望的候選人,把票集中投給當選率較高的大黨候選人。這樣的選制對大黨有利,小黨卻不容易生存,讓國會難以出現多元聲音,有違多元民主原則。 政黨票問題複雜 難解 「兩票制」則是將政黨票與立委票分開計算,張宏林說:「過去投給哪一黨候選人,就等於把政黨票也投給所屬政黨,但現在可把立委票投給A黨立委,政黨票卻投給B黨,以政黨票的比例,決定不分區立委席次。」這個作法是為了讓大黨、小黨都可能得到選票,讓國會生態更多元。 但政黨票有許多難解的複雜問題。首先是規定得票率達到百分之五門檻的政黨(約五十萬票),才能分配到兩席不分區立委。但主張維護環境生態的綠黨獲得二十二萬九千多張政黨票,獲得百分之一點七四的選票,卻因為沒有跨越門檻,雖然是第五大黨,卻無法有任何一個席次,讓不少選民抗議「票票不等值」。 其次,政黨票也決定未來四年的政黨補助款,只要跨過門檻,每一張政黨票都能讓該政黨獲得五十元的補助,且每年補助一次。綠黨卻因未達門檻,近二十三萬張票無法得到一千多萬元補助款。張宏林說:「不公平的選制,導致小黨泡沫化。」 要改善這些問題,必須透過修憲法,重新調整當前不利小黨的選制,讓不同訴求的政黨一起監督政府。最重要的是,近年立法院品質並沒有因選制改變而提升,張宏林呼籲全民扮演好監督國會的角色,才能提升國會素質。
讀報熱線 陳述 臺南市信義國小 謝書宇 臺東縣椰油國小 李榮茂、莊舒仲採訪
詹喬亦 新北市文化國小 讀報講堂 1.何謂「兩票制」?這兩票各是選什麼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