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犯罪 擴大DNA採樣
★編輯臺觀點
DNA檢測可讓人們有血親相認的機會,也被用於犯罪偵查,成為警方破案的好幫手。DNA擴大採樣新修法,是為了實現司法正義、縮短偵審時間,但人民的隱私權也需要政府保障與重視。如何妥善保管DNA資料庫,是修法後重要課題。
★新聞導讀
立法院上週三讀通過《去氧核醣核酸採樣條例修正案》,未來將擴大建立犯罪人DNA檔案資料庫,除了現行對性犯罪與重大暴力犯罪人採DNA建檔,將把採樣範圍擴大到竊盜、毒品、搶奪、妨害自由等嫌犯,希望有效打擊犯罪。
參與修法的立委表示,過去DNA採樣僅限於針對會侵害生命的幾種犯罪類型,對於財產侵害、普通竊盜等一般認為危害生命安全較低的犯罪,則排除在強制DNA採樣範圍。但很多犯罪現場都會留有嫌疑犯的DNA,倚賴DNA辦案已是國際趨勢,為了維護社會治安,因此進行修法。
哪些罪行必須強制採樣DNA,引起人權爭議。因此,條文也針對不同的犯罪類型、危害程度、犯罪頻率等,訂出不同的採樣規定,有的罪行是嫌疑犯時就採樣,有的是等確定起訴後才採樣,有些則要等定讞後才能採樣,希望兼顧人權保障及治安維護的價值。
不過,若是犯罪嫌疑人獲得不起訴處分,或是經過法院判決無罪確定,主管機關警政署就必須刪除DNA的採樣樣本和紀錄。至於DNA該如何儲存、管理、使用、監督等,也必須訂出完善辦法,避免民眾的個人資料遭濫用。
報導/諶淑婷
DNA全名是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是存在於所有生物細胞染色體上的雙股螺旋狀遺傳因子。高雄市鳳新高中生物教師陳亞妤解釋,人體的細胞核內有二十三對染色體,每一個染色體都是一條長長、捲曲得像毛線球的DNA長鏈,以「A、T、C、G」四個英文符號呈現,「就像是每個人的身分證字號絕不會重複,DNA的ATCG也因為編排和每個字母數目的差異,產生各種不同組合,雖然看起來十分相似,但一定會有一點點差別,這就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DNA。」
除了同卵雙胞胎之外,每個人的DNA都不同,所以DNA被認為是辨別身分最準確的方法,可以用在血親鑑定,也可作為犯罪偵防科技,因為人體的皮屑、毛髮、口水、血跡等細胞組織都有DNA,比採集手指的指紋,更容易找到嫌犯資料。
透過比對 減少冤案
美國曾有律師在一九九○年代進行「無辜計畫」,透過DNA鑑定為兩百八十名冤獄受害人平反;去年日本也藉由DNA比對技術,洗刷超過十七年的冤案。全世界約有五十多國開始建置大規模DNA犯罪資料庫,臺灣也在一九九九年通過《DNA採樣條例》,針對性犯罪與重大暴力犯罪者建檔。
但DNA採樣的個人資料太過隱密,引起人權爭議。英國警方就曾在二○○九年,因為沒有將犯罪嫌疑人的DNA資料設定移除時間,即使無罪也沒刪去,被歐洲人權法院指責違反《歐洲人權公約》。臺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蔡季勳說:「這個事件提醒我們,犯罪偵防科技不斷發展,但政府權利是否受到同樣嚴謹的監督?」
新修法中,將強制採樣對象依犯罪類型區分為「犯罪嫌疑人」及「有罪判決確定再犯」兩階段,大大擴張了DNA蒐集對象,警方希望能更容易比對出嫌犯身分,增加破案機率。蔡季勳說,為了讓DNA採樣更有正當性,政府應該明確提出,新增採樣的恐嚇取財、縱火犯、搶奪、加重竊盜等再犯機率,以及為了保存DNA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嚇阻作用又是多大。
資料庫監督成重點
DNA包含個人最私密的資訊,包括基因缺陷、遺傳特徵等,遠超過政府所需要的採樣目的,一旦建置成資料庫,就一定存在管理風險與遭有心人士出賣或利用的可能,未來該怎麼使用與監督、何時移除、保留期限多長,將是修法後最核心的問題。
蔡季勳提醒,人權是普遍價值,若警政署認為侵害人民隱私權,是打擊犯罪的一種方式,而不考慮犯罪預防,是「倒因為果」的想法,有一天會不會演變成國家以治安為名,建置全民私密資料庫?社會犯罪是現實問題,不能只倚賴科技防制犯罪。
 |
|
讀報熱線
為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了解時事,凡在「學生觀點」、「上週回響」發表意見,都可獲得國語日報「小公民證書」。歡迎來信在「上週回響」分享一百字心得,寄送至電子信箱:a0202@email.mdnkids.com。
游聖行 新竹縣東安國小
■許多犯罪現場都會留有嫌犯的DNA,利用這個證據,可讓犯人俯首認罪。有人擔心隱私權問題,怕個人資料被濫用,但為了維護治安、保護大多數良民,擴大建立DNA檔案是必要的。
倪冠澤 屏東縣南州國小
■我不是非常贊成擴大建立犯罪人DNA檔案資料庫,因為侵犯了人權和個人資料保密。如果建立DNA檔案可嚇阻犯人再犯案,那就有必要,但對於已經改過自新的人則應該給予尊重,保障人權。
劉美琪 屏東縣港東國小
■每個人要的幸福不一樣,我覺得上課可依個人興趣選課,行動不受拘束,就是幸福。現代人太貪心,認為要賺很多錢才幸福,是不正確的想法。
讀報講堂
提高破案率 應兼顧隱私權
廖章棋 臺北市新生國小教師
自從科學家發現了DNA之後,逐漸解開生物遺傳的祕密。而將DNA應用於犯罪偵查,也大幅提高破案機率。但是DNA除了辨別身分的功能外,還有個人最隱密的遺傳訊息,保護隱私權與增加破案率的平衡,確實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1.DNA是英文的縮寫,你知道中文全名是什麼?
2.為什麼DNA可以用來確認身分,或是協助辦案?
3.為什麼鑑定犯罪現場遺留的DNA,比採集指紋更容易破案?
4.修法擴大DNA採樣範圍,為何會有侵犯人權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