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假 考驗勞資共識

  ★編輯臺觀點

  「無薪假」是創造性的新名詞,勞工團體希望政府在處理無薪假爭議時,能從保護勞工權益角度出發;企業則希望政府體會經營難處,尊重彈性實施無薪假的選擇。勞資雙方並非對立,無論景氣好或壞,都應站在同一陣線,思考彼此的立場與需求,一起走過危機。

  ★新聞導讀

  勞委會上週公布無薪假最新通報統計,截至十月底為止,通報實施無薪假的家數有十二家,簽訂協議人數則由一千三百八十人,增為兩千八百人。對於外界質疑無薪假風暴有擴大跡象,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強調,無薪假不如大家想像得那麼嚴重。

  根據聯合報報導,勞委會十月中啟動通報機制,半個月內從原本的三家增至十二家,主要業別是光電及電子科技業。勞工團體質疑還有沒通報的公司,王如玄表示,勞委會真實呈現統計數字,也準備了「薪資補貼」等方案。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政府尊重企業彈性實施無薪假,但不允許只有員工共體時艱,經營團隊卻照領薪水的作法。她指出,無薪假是企業預期未來訂單減少的一種作法,外界應該了解無薪假背後形成的原因,不要一味指責這是「惡劣、錯誤」行為,因為人才是企業辛苦培育的資產,沒有道理輕言放棄。

  目前已有企業提出主管減薪來因應景氣低迷問題,勞委會表示高度肯定,因為勞資必須攜手度過難關,不能只優先處理生產線、低位階勞工,資源分配應考慮均衡性,薪資較高的應照顧薪資較低的勞工。

報導/諶淑婷

  臺灣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出口產業中又以科技產業為主力,雖然因此促進經濟繁榮,但產業過度集中的結果,容易受到全球景氣影響,例如二○○八年國際金融風暴,科技產業出口萎縮、訂單大減,國內廠商放無薪假因應,估計當時有兩萬三千名勞工放無薪假,相隔三年,臺灣再度面臨無薪假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經濟研究員吳惠林說,無薪假有多種目的,第一是讓企業不需要因為景氣差而裁員,節省高額退休金與資遣費;其次可讓企業留住人才,未來景氣回升時,不必再雇用、訓練新員工;而且勞工在景氣不好時,也可以繼續保有工作,不必重新適應新工作。
吳惠林說:「從經濟邏輯的角度思考,無薪假並非無正面意義,是一種產能上的調節,也是企業調整經營的彈性選擇。員工如果無法接受,也可選擇換工作。」

  強迫休假 影響勞工生計

  無可否認的是,無薪假確實降低勞工薪資,影響正常生活。吳惠林說:「問題在於,企業真的有需要放無薪假嗎?企業是否有先選擇按照比例整體減薪、減少工作時數,再來考慮無薪假;有些業者確實濫用無薪假的名義,規避對勞工基本生活的照顧。」

  勞工陣線協會祕書長孫友聯解釋,勞工的年休假和週休二日,都是有薪水的休假,除非有特別需要,才會請「無薪休假」(事假),但無薪假卻是企業強迫勞工配合經營需求而休假,對勞工來說是不對等的安排。表面上似乎為勞工保留住長期工作機會,但無薪假給勞工帶來的生活困境,企業卻完全無須考量。

  透過工會 爭取合理補償

  國外也有無薪假的例子,但因為勞工有工會保障,勞工與企業主可一起討論無薪假機制,並要求企業承諾不可裁員,未來景氣回復時如何分配利潤、補償員工等。相較之下,臺灣工會體制脆弱,許多企業甚至不允許有工會。孫友聯說:「有些廠商明明今年一到九月都賺錢,卻因為年底業績滑落,就決定放無薪假,對勞工不公平。」讓人擔心的是,景氣本來就有高低起伏,如果企業習慣將經營風險轉嫁到勞工身上,未來一有風吹草動,勞工就會飽受無薪假、減薪威脅。

  政府是否能確實監督企業實施無薪假,成了各方關切重點。目前勞委會訂出兩大原則,一是企業必須與勞工協商,不能直接宣布放無薪假;二是明確訂出實施時間和方式,而且放無薪假的勞工月薪,不能低於基本工資。

  孫友聯說,如果廠商合乎法規,而且願意和勞工進行平等的勞資協商,並提出公平的補償策略,短期的無薪假,勞工不是不能接受。但許多勞工沒協商機會就被迫放無薪假,希望勞委會擴大通報系統、申訴機制,並加強宣導,讓勞工知道如何保護權益。

  學者預估明年上半年景氣會更差,呼籲政府及早提出應變對策。孫友聯說;「光靠勞委會不夠,經濟部也要幫忙,給企業一些指引,協助他們強化競爭力;同時協助國內企業的工會系統茁壯成熟,讓全國八百萬名勞工有能力與企業主平等對談。」

圖/吳鴻富

讀報熱線
  為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了解時事,凡在「學生觀點」、「上週回響」發表意見,都可獲得國語日報「小公民證書」。歡迎來信在「上週回響」分享一百字心得,寄送至電子信箱:a0202@email.mdnkids.com

郭恆綸 新竹縣山崎國小
  ■放無薪假沒錢領,就不能養小孩和維持家庭生計。唯有做好預防措施,有錢時別亂花,急需時才不會像熱鍋上的螞蟻。

莫如鳳 高雄市鼓岩國小
  ■無薪假就是讓員工放假但不給錢,休假卻沒錢可花,心裡應該會更擔心。我想大人放無薪假,不會像小朋友放寒暑假那麼開心。

李榮茂、莊舒仲採訪

上週讀報回響
全球人口破70億

羅霖 新竹縣松林國小
  ■全球人口破七十億不是好事,例如每個人都開車,排放的二氧化碳自然多,加上工廠的排放量,地球總有一天會滅亡。我們一定要做好環保,才能讓地球生生不息。


讀報講堂
企業因應困境 減少薪水支出
林怡辰 彰化縣成功國小教師

  「無薪假」是最近幾年的新名詞,企業為了因應全球經濟環境,工作業務或獲利減少,讓勞工放無薪假,降低薪水支出,以因應困境。一般我們聽到無薪假都是負面居多,詳細閱讀後,請你試著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無薪假對企業和員工有什麼正面意義?
  2.企業主應先考量哪些可行的措施後,再實施無薪假?
  3.國外勞工因有工會保障,可享有哪些無薪假配套措施?
  4.勞委會訂了哪些規定來保護勞工無薪假的權益?
  5.如果你是放無薪假的員工,你要如何面對這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