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行動力不足 臺灣碳排放量高
★編輯臺觀點 ★新聞導讀 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竟然高居亞洲第一。上週一項調查指出,臺灣每人每天的碳足跡約十九點六公斤,其中五成五來自吃肉、吹冷氣、開車,對照聯合國建議每人每天碳足跡是五公斤,看來臺灣的節能減碳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根據聯合報報導,聯合國及美國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的研究指出,臺灣每年總碳排放量約兩億五千萬公噸,以此計算,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約十一公噸,高於中國、日本、韓國等國,若扣除中東地區和汶萊,臺灣在亞洲地區是排行第一。 調查也指出,雖然近年環保意識高漲,許多民眾知道減碳方法,但實際減碳行動卻非常緩慢。超過九成受訪者,知道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可以減碳,卻只有五成四曾以行動實踐;八成三受訪者知道夏天少開冷氣可以減碳,卻因為天氣太熱,其中兩成民眾並沒有因此少開冷氣;四成八知道手洗衣物比洗衣機更減碳,卻只有不到兩成的人願意手洗衣服。 負責這項調查的業者三商美邦,也宣布將帶頭減碳,以每天五公斤為目標。首先是減少會議用紙,改以平板電腦呈現會議資料,降低原本每年要使用近千萬張的影印紙量。 報導/諶淑婷 你知道自己一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嗎?根據美國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研究二○○八年的紀錄,當時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是十一點五八公噸,每天是十九點六公斤,全國總碳排放量是全球第二十四名。環保署溫減辦公室執行祕書蕭慧娟則提供二○○九年國際能源署提出的最新數據,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降到全球第十七名,每人每年平均是十點八九公噸。如果以總碳排放量來看,則是全球第二十三名。 中印是排碳大國 蕭慧娟解釋,在跨國比較表中(表一),中東地區因為生產石油,石化工業排碳量高,所以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也非常高;而澳洲和盧森堡則是因為人口少,每個人負擔的碳排放量也跟著提高。但真正的排碳大國(表二),中國、印度兩個新興國家的碳排放量年年升高,中國從二○○五年占全球百分之十八點六五,到二○○九年時,已上升到百分之二十三點五六;印度則從百分之四點二三,上升到五點四七。
相較之下,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加拿大,總碳排放量雖然仍是全球前十名,數字卻年年下降。美國從百分之二十一點四四,降到十七點九一;日本則是從四點四七,降到三點七六。可見已開發國家都在為了減碳共同努力。 雖然臺灣總碳排放量也從百分之零點九六下降到零點八六,但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高於鄰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卻是不爭的事實。負責統計分析各國碳排放量的聯準顧問專員林妏璘解釋,臺灣人碳排放量的來源,大多是因為開車、吃肉食和吹冷氣。例如常開車的主管,就比一般人多排放百分之二十五的碳,而北部的工作場所也因為比較集中,辦公大樓終年開空調,碳排放量是南部的一點四倍。 每天減碳一公斤 雖然政府大力推動節能減碳,但要民眾付諸行動並不簡單。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王亞男說,不要辛苦的減碳,而是要把減碳融入生活中,例如一天至少爬一次樓梯。她也建議民眾先利用環保署網站,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排碳情形,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低碳生活。 蕭慧娟則建議,小朋友先以「一人一天減碳一公斤為目標」,例如一天少吃一餐肉,減七百八十克;上學和放學回家不搭爸媽的車,走五百公尺可以減三十二克;每天回收一份報紙,減六十一克;隨手關燈和拔插頭,減五十六克。減碳一公斤,其實並不難。
讀報熱線 楊舒婷 臺南市正新國小 李榮茂、莊舒仲採訪
簡微 臺北市辛亥國小 讀報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