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新住民 放寬姓名權
★編輯臺觀點
專屬於個人的姓名,包含了家族情感和國家認同。臺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歡迎各國人民前來工作、結婚與定居,也應尊重各民族的文化,而非強迫以中文字取名,犧牲他們的本國文字姓氏。唯有保障族群平等及人格權,互相尊重,社會才會更和諧。
★新聞導讀
臺灣社會多元化,新住民家庭越來越多。內政部打算放寬中文姓氏命名規定,尊重通婚或歸化的外籍人士姓名權。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內政部正在研議該如何放寬規定,還「姓」於民。
依現行法規,新住民登記中文姓氏時,必須有字典憑據,登錄的中文姓氏必須在辭源、辭海、康熙等字典中有記載為姓氏,才能正式登記,但不少新住民姓氏的譯音,往往在字典裡找不到。日本新住民在姓氏登記上常有爭議,以「田中千繪」為例,戶政人員必須先確認字典是否有「田中」這個姓氏,如果沒有,根據現行法規,新住民就必須以字典中的「田」為姓,名「中千繪」,或考慮冠夫姓。
來自泰國、菲律賓的新住民,因為姓和名的寫法與華文系統差異大,所以辦理戶籍登記時,多半會直接使用夫姓,或採取部分翻譯的方式,以符合法令對中文姓名的規範。如果放寬規定,外籍配偶辦姓氏登記時,可使用中文音譯姓名,就能更接近自己的原名。
不過,內政部目前僅是預告會修正《姓名條例施行細則》部分條文,必須等到十月後才正式討論,十一月進入內政部部務會報討論流程,到時候會如何修改,目前還沒有定論。
報導∕諶淑婷
尊重新住民 放寬姓名權
「請問,貴姓大名?」對許多人來說是十分簡單的問題,但對全國四十多萬名新住民來說,卻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外國人、無國籍人與中華民國國民結婚或歸化中華民國國籍,自己及子女的中文姓氏,都必須符合中華民國的姓名習慣。姓名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明定:「戶籍登記之姓名,應使用教育部編訂之國語辭典或辭源、辭海、康熙等通用字典中所列有之文字。如果未使用此等文字,不予登記。」南洋臺灣姐妹會執行祕書邱雅青表示,這條規定讓新住民失去了自己的姓氏,來自泰國的她原名Yadrung Sata,「Yadrung」意思是「彩虹」,但為了擁有臺灣身分,只好改用先生幫她取的新名字。
名字變諧音 失去意義
在南洋姐妹會工作十多年的她,中文非常流利,但剛嫁到臺灣時,不懂中文,不知道「雅青」和彩虹完全沒關聯,「除了我,還有很多新住民有一樣的困擾,大家在臺灣住久了,中文變好了,才有能力思考自己名字的意義。」她以身邊朋友為例,有人泰文姓名原意是天上的星星,但登記姓名時,卻以諧音直接翻為中文字「撈」,全名是「黃撈」;或是直接將名字拆解成姓名,捨棄真正的姓氏,例如來自菲律賓的新住民,因為名字當中有「Maria」,中文姓名直接被登記「馬莉亞」,但她根本不姓「馬」。
最大的問題是,許多外籍配偶登記姓名時,被迫使用丈夫的姓氏,但是如果因為家暴或其他的因素離婚,是該繼續使用先生的姓氏,還是另外取一個姓氏?邱雅青說:「對新住民來說,取姓名變成『找一個王』或是『找一個陳』這種無意義的困擾,但姓氏是世世代代祖先傳承下來的,沒有自己的姓名,如何談擁有人權?」
比照原住民 無行政問題
內政部最近公告將修正《姓名條例施行細則》部分條文,除了取中文姓名,未來可能會開放,可依照個人意願使用中文音譯姓名,或中文姓氏加上中文音譯名字,以及中文原名等方式,不過草案還在研議,未來仍然充滿變數。邱雅青認為,原住民已經可以恢復傳統姓名,或是使用傳統姓名的羅馬拼音並列登記,這是對原住民文化的尊重。實施至今,沒有造成任何行政問題,希望內政部也能讓新住民恢復原名登記。
「如果能夠放寬姓名登記規定,我會恢復泰文姓名,相信其他的新住民也是,因為我們不需要兩個名字。」邱雅青認為,恢復本名可以幫助新住民家庭子女,了解爸爸或媽媽的國家,願意學習另一方的母語,也能讓臺灣社會更尊重多元文化,解決目前歧視東南亞外籍配偶的問題。她說:「外籍配偶雖然是社會中的少數,但也是這個國家的國民,基本人權受憲法保障,在法律上應該收到公平對待,我們的姓名權不容受到忽視。」
新聞小辭典 姓名權 |
人格權的一種,人格權包括維護個人人格完整性與不可侵犯性,《民法》第十九條明定:「姓名權受侵害,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
 |
圖∕吳鴻富 |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張優莉 臺中市軍功國小
■每個人出生後所取的名字,往往具有特別意義,如果能修法讓新住民恢復原有姓名,不但可讓新住民感受到臺灣對他們的尊重,更可以讓彼此了解更多的異國文化。
許恩騰 高雄市大社國小
■名字是父母或長輩取的,有紀念性或特殊意義。我們對待外國人,應該也要有同理心,尊重他們的姓氏與文化。
陳柏瑋 高雄市龍華國小
■巴勒斯坦為了生存權益,爭取加入聯合國,美國卻為了自身利益,反對巴勒斯坦入聯。國際間應該互相協助,希望強國可以支持巴勒斯坦入聯,實現國際正義。
讀報講堂
善待新住民 有助社會和諧
張蓓芬 臺北市麗山國中教師
泰國蝦餅、印度絲巾、越南河粉……來自世界各國的新住民,使我們的生活更多元化,但對他們來說,重要的姓名卻無法由自己決定。如果能透過修法,協助新住民擁有姓名權,想必能幫助他們迅速融入臺灣,成為國家和諧、活力、創意的能量。
- 在戶籍登記時,新住民最常遇到何種困擾?
- 積極協助新住民,對於國家社會有何幫助?
- 就你所知,臺灣新住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困擾?
- 你我可以採取什麼態度及行動,協助新住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