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維基解密 抱持平常心

  ★編輯臺觀點

  維基解密揭露國際政壇祕辛,讓政治人物難堪,認為是犯罪行為;但也有人認為,維基解密揭發政府及企業的腐敗與欺騙,維護大眾知的權利。我們應該深思,是不是人民對政府、企業越來越不信任,才會支持維基解密當「告密者」,期盼成為監督的另一個代名詞。

  ★新聞導讀

  維基解密上週披露美國在臺協會機密電文,造成臺灣政壇大地震。根據聯合報報導,執政黨、在野黨都深陷泥淖,電文指出,二○○八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並不支持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他對美國在臺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表示,「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電文也指出,臺中市長胡志強對馬英九也不滿;立法院長王金平則私下多次表達想選總統,甚至有脫黨獨立參選的想法。

  不只是國民黨,綠營內爭也無所遁形。前立委蕭美琴就向楊甦棣抱怨,總統陳水扁不願分享權力,導致當時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選情不利。蔡英文接下民進黨主席後,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和楊甦棣直言,蔡英文缺乏政治經驗,對民進黨的草根性不夠了解。

  對於維基解密引發的風波,蘇貞昌大方承認,但強調現在已不再懷疑蔡英文。蔡英文則回應,如果維基解密正確,當時的時空背景是民進黨處於最低迷、焦慮的狀態,現在民進黨已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政黨。

  王金平則反駁所有電文內容,表示沒有想和馬英九競爭選總統。他認為維基解密對明年總統大選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讓國民黨體認到要團結才能勝選。

報導/諶淑婷

  看維基解密 抱持平常心

  維基解密(WikiLeaks)是一個國際性非營利的媒體組織,成立於二○○六年底,專門公開匿名來源和網路泄露的文檔。網站聲明寫著:「由來自美國、臺灣、歐洲、澳大利亞和南非的政治異見者、記者、數學家及公司技術人員所創立」,澳洲籍的朱利安.保羅.阿桑奇則是網站主導者。

  靠捐款維持運作的維基解密,強調是為了揭露不道德真相而存在,網站成員收到匿名文件後,會經過顧問和志工團隊調查可信度後再公布。至今曾發表二○○七年伊拉克平民遭美國軍方殺害的影片,和二○○八年肯亞警察濫殺的報導。

  各國促美解決泄密問題

  去年七月,維基解密公布七萬多份阿富汗戰爭文檔,十一月又公布二十五萬份美國駐外使館發給美國國務院的祕密文傳電報,內容包括中東、伊朗、朝鮮半島問題、中國官方駭客入侵事件,以及美國外交官員對某些國家元首的評價,引發國際軒然大波,不僅美國政府開始關閉、限制網路服務,警告外交情報人員不可再泄露資料,各國也要求美國趕快解決泄密問題。

  維基解密今年公布的祕密電文總數多達二十五萬件,其中有三千四百五十六件來自美國在臺協會。為了讓更多臺灣民眾知道祕密電文的內容,臺灣版維基解密中文翻譯協作平臺發起人潘建志,號召網友參與,合力將祕密電文翻譯成中文。

  潘建志解釋,這些電文是美國在各國搜集的祕密情報,他發現有關臺灣的文件中,不僅提到國內政治人物和美國在臺協會的互動,也分析美中臺關係,「這些文件將會改變我們過去對政治人物、政策和外交議題的看法。」

  了解外國人眼中的臺灣

  潘建志說,臺灣是世界上第二十大經濟體,卻受到中國施壓和國際強權漠視,無法加入聯合國,導致臺灣人民時常被排除在世界組織外,與國際事務脫節。在這種情況下,維基解密提供臺灣人民理解國際事務的機會,他說:「我們能從世界強權美國眼中,了解國際如何看待臺灣、政黨活動、政治和社會現象。」

  「維基解密讓我們知道,政治人物也會談八卦,他們就是一般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認為,維基解密與其說是「解密」,更像是「揭開祕密」,確實為臺灣帶來不少正面效果,包括過去民眾耳聞卻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的事,例如政治人物互相批評、對彼此觀感等。

  但陳一新強調,維基解密只能當成參考,試著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臺灣,雖然這些爆料讓當事人尷尬,但當事人和民眾只要平常心看待即可,「官場上難免有八卦,就像同學之間也有小圈圈,有時會說說別人的壞話,如果大家不能一笑置之,反而會讓班上氣氛尷尬,或是同學反目。」

  陳一新認為,從這些被公布的密電中,可以看到美國外交官如何細心作筆記、觀察國際事務、積極訪談,以忠實傳達對該國的了解,值得臺灣外交官學習。各國也因為維基解密,開始加強國與國之間的資訊保密措施,對各國來說,未必是有害無利。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何宜庭 新竹縣新城國小
  ■雖然有人覺得維基解密是危機,造成全世界恐慌,但可藉此監督政府,了解政治機密。我們要保護國家,就算知道政治機密,也不能散播。

胡立瀅 屏東縣四林國小
  ■解密後的政治人物談話內容,聽起來就像八卦,不像機密。老師教我們要說實話,如果網路揭露的是事實,沒有偽造內容,那應該是「踢爆」,不是泄密了。

上週讀報回響
器官捐贈嚴把關

羅富良 屏東縣港東國小
  ■雖然這次器官捐贈出了問題,可能讓醫護人員及受贈者感染愛滋病,但器官捐贈是救人一命的行為,每個小環節都要注意,不要讓一件好事變成害人的壞事。


讀報講堂
資訊安全出漏洞 待補強
林家豪 臺北市三民國小教師

  政治八卦充耳聞,謠言蜚語漫天飛;維基解密駭人聽聞,挑戰事情的真相。網路上散播不實或聳動的新聞,往往引起熱烈討論,但真實性卻變成聽聞者自由心證。資訊安全的漏洞被解密,凸顯保護措施迫切需要加強。

  1. 維基解密網站的祕密是真的嗎?如何求證真實性?
  2. 公開他人的隱私或個人資料,是否會觸犯法律?
  3. 在電腦中存放重要的帳號密碼,一定不會被別人知道,可能嗎?
  4. 資訊安全人人有責,身為小學生該如何落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