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建水壩毀雨林 當心生態浩劫
★編輯臺觀點 ★新聞導讀 巴西政府在今年六月一日同意進行美山水壩開發案,重機械進入亞馬遜雨林區。這件開發案不僅在巴西引起軒然大波,有二十二個城市同時舉行抗議活動,也受到各國重視,因為它的開發相關工程,會嚴重破壞雨林的自然生態與原住民居住地,呼籲巴西政府更嚴格管制亞馬遜雨林開發。 近年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的臺灣,也沒有在這個環境議題缺席。根據立報的報導,上週一許多環保團體與原住民團體攜手走上臺北街頭,到巴西駐臺商務辦事處前抗議。發起臺灣聲援行動的林素綾說,巴西國會花費一百八十億美元建造水壩,對生態造成永久性破壞。水壩在枯水期的發電量僅有兩成,而且鄰近流域是當地原住民部落,為了建造水壩,部落面對被迫搬遷的命運,文化和生活習慣可能因此中斷,對巴西原住民族來說是一大浩劫。 臺灣尖石反水庫聯盟祕書長亞弼達利也參加這場街頭活動。他以臺灣經驗為例,早期政府為了興建石門水庫,將石門水庫大壩鄰近的泰雅族部落迫遷到桃園,導致部落不復存在。如今尖石鄉還面臨比麟水庫、高臺水庫興建威脅,希望透過聲援巴西,讓政府思考臺灣的水庫問題,不要為了提供工業區用水,而犧牲環境和弱勢族群居住權益。 報導/諶淑婷 分布在地球赤道兩側到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雨林,就像是一條環抱地球的美麗綠色腰帶。雨林對地球和人類來說,好處很多,例如光合作用提供動物呼吸所需的氧氣,也蘊含了全世界除了冰河、冰山之外,淡水總量的三分之二,是地球上僅次於海洋、大氣中水分的重要來源,對於全球氣候型態有很大的影響力。 為經濟 雨林變旱地 對地球來說,熱帶雨林就像是人體的肺一樣重要,但人類卻為了養牛、種咖啡樹、製作家具、造紙、經濟開發等原因,將珍貴的雨林砍成光禿禿的旱地。根據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熱帶雨林每分鐘消失七十二英畝,每秒鐘有一個足球場面積大的雨林消失。 由於雨林大多位在比較貧窮的國家,某些跨國企業以促進經濟發展為名,經營大型木材場,將砍下來的木材送到世界各國,成為製作家具的材料,或是焚燒雨林後,開墾成農牧場,飼養牲畜,甚至蓋水力發電廠、開設道路,犧牲大片雨林。 熱帶雨林消失,造成的不只是氣候危機。由於熱帶雨林是全世界物種最豐富的地方,隨著熱帶雨林消失,許多物種還沒有被人類發現、分類、鑑定,就遭到滅種了。 今年六月初獲得巴西環保局開發許可的美山水壩,就是經濟開發威脅雨林生態的例子。早在一九七五年提出的美山大壩,寬達六公里,僅次於中國三峽大壩和巴西、巴拉圭共營的伊泰普大壩,將會破壞至少一千五百平方公里的雨林,讓兩萬到四萬名原住民流離失所,並毀滅無數稀有珍貴物種,當地環保人士與原住民已抗爭長達三十六年。 林素綾六月從朋友的臉書(facebook)知道這件事後,決定發起「搶救亞馬遜雨林」網路連署活動,收到近千人回覆和支持,最後走上街頭發聲。她說:「不只是臺灣,全球有十四個國家、十七個城市加入,大家都知道地球必須好好被愛護。」 臺灣水庫 阻部落生存 因為不只是巴西,臺灣也正面臨水庫破壞自然生態、搶奪原住民族生存領域等問題。尖石反水庫聯盟祕書長亞弼達利說,新竹尖石鄉為了興建比麟水庫、高臺水庫,政府以「水土保持」為理由,限制部落族人在自己土地上耕作,讓部落傳統的游耕文化無法延續,也威脅到部落的經濟。 臺灣目前有許多水資源開發案,是為了提供財團工業用水,與公共利益無關,他希望藉著參與反巴西水庫的活動,引起民眾和政府的重視。除了發展經濟,也應思考水力發電是否有益無害?生態破壞與原住民部落的生存權,又該如何解決? 林素綾以八八風災為例,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往往導致生活安全受威脅。她希望民眾不只是從網路、媒體了解社會議題,更應積極參與活動、改變現況。另一方面,由於平日使用的木材製品與紙張,大多來自雨林,必須好好珍惜,不要浪費;也可以拒買焚燒熱帶雨林所建立的農牧場肉品,從日常生活保護熱帶雨林。
讀報熱線 連朔亨 嘉義縣和睦國小 吳若翎 高雄市樟山國小
饒明祐 桃園縣新明國小 讀報講堂 1.為什麼巴西當地居民要抗議美山水壩開發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