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層下陷 善用水資源

  ★編輯臺觀點

  高鐵雲林站設置與否,讓數年來地層下陷問題成為社會焦點。水資源對產業、人民都很重要,政府要在公共建設、工業需求、生態、農漁生計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也該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做好節水措施,讓珍貴的水可以便利民生,又不傷害環境。

  ★新聞導讀

  臺灣西部平原地層下陷嚴重,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工程會主委李鴻源上週提出警告,若不即時改善,包括中科、高鐵、西濱快速道路、中山高等重大建設,甚至民宅都會受到波及,是國土保安急需改善的重大課題。

  以往地層下陷集中在沿海一帶,如今開始往內陸移動,最嚴重的地區,一年下陷七八公分。李鴻源表示,地層下陷讓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千億治水計畫,成效大打折扣,四五年後,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地層下陷地區的排水、疏洪設施,恐怕都必須重做。

  為了搶救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問題,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要求相關單位就限制超抽地下水、建物重量管制、供應農業用水,以及產業結構改善等提出因應對策,決議逐步封掉雲彰地區的地下水井。學校、監獄的水井將先封掉,農田水利會與自來水公司深水井也將逐步封井,政府會協助尋找替代水源。

  雲彰等縣都表示會全力配合封填深水井,但雲林縣長蘇治芬強調,未來若農民及養殖業者的水井也要封,為了保護農漁民生計,在沒有提高轉作或休耕補助等配套措施之前,縣府將持保留態度。

報導/諶淑婷

  臺灣大部分的地下水來自降雨,當雨滴降落地表,有些流入河流,有些蒸發成水蒸氣,部分則滲入地面成為地下水,存在土壤和土石顆粒間的孔隙,一起承載來自地表的重量。當地下水被抽走,卻沒有回補到原來水位,地表的沉重壓力就會往下擠壓,讓土壤間的孔隙變得緊密。

  但壓得緊密的土壤,和被壓扁的海綿不同,沒空間容納新的滲水,無法重新被撐起,這就是為什麼地層下陷只能事前防範,難以事後補救、恢復原狀的原因。全球許多城市都曾因過度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最著名的是墨西哥市,在一九三八年到一九七○年間,累積下陷九公尺。日本的東京、大阪,也曾下陷量達到三四公尺。

  臺北盆地在一九五○年代,曾因持續大量抽水,導致地層下陷,直到嚴格管制抽水,並興建翡翠水庫取得穩定水源,才解決問題。一九八○年代以後,則以西南沿海和屏東地層下陷最嚴重。

  屏東科技大學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表示,西南部每逢枯水季就缺水,農民抽取地下水灌溉農作物;加上沿海養殖業及工業區大量開發,以及地面鋪設瀝青、混凝土等不透水路面,讓地下水抽取量超過補注量,造成今日嚴重地層下陷區總面積達一千四百平方公里,約是西部平原面積的十分之一。

  人工補注地下水

  地層下陷會引發海水倒灌、土壤及地下水鹽化、建築物沉陷或棄置等問題,對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甚至影響高鐵行車安全,目前政府提出地下水補注、荷重管制、封水井等解決辦法。

  丁澈士說,所謂的地下水人工補注,是以人為方式增補地下水,以「有借有還」的原則,解決抽取量大過天然補注量的問題。目前屏東正在執行滯洪設施和人工補注湖計畫,目的在留下颱風期間的龐大雨水和洪水,回補地下水資源。另外,政府擔心建築物過重會加速下陷,打算對高鐵沿線三公里內的周邊建物,進行開發密度、建材重量管制等。丁澈士認為,當地建築零散,荷重管制的效果是可規範的。

  封水井雖是目前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但考量到民生與產業需求,逐步封井的同時,也要努力找替代水源。此外,開發廢水回收技術、節水技術,將高耗水的農工漁牧業轉型成低耗水、高價值產業,也是必要措施。

  檢討產業用水分配

  球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講師陳泰安提醒,封井只是治標,政府長期「重工業,輕農業」的水資源政策,才是迫使農民依賴地下水灌溉的元凶。他認為政府在解決地層下陷問題時,也要檢討用水分配、產業政策公平性。

  丁澈士說:「人類無節制的耗用地下水資源,造成環境災害。當今全球暖化、暴雨增加,地層下陷地區也面臨淹水、防洪等問題,在解決環境難題的同時,也應省思生活資源的濫用與浪費問題。」


讀報熱線
  為了鼓勵學生關懷社會、了解時事,凡在「學生觀點」、「上週回響」發表意見,都可獲得國語日報「小公民證書」。歡迎來信在「上週回響」分享一百字讀後心得,上傳網址a0202@email.mdnkids.com

柯尹捷 臺北市興隆國小
  ■地層下陷是人們不當使用地下水而造成的。快速、便利的高鐵,會不會因為地層下陷而發生意外,令人擔憂。大家要好好愛護環境,嚴格管制抽取地下水,才能享有安全的生活環境。

徐藝 高雄市獅甲國小
  ■原來土地也會下陷,真可怕。花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蓋好的高鐵,卻只能用十年,對大家實在不便。如何妥善運用水資源,是一門大學問。

上週讀報回響
性霸凌入法

詹喬亦 新北市文化國小
  ■我們班上的男生不會欺負女生,但我聽說別班的男同學會。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請老師糾正這些同學。兩性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和平共處,才不會吵架。


讀報講堂
逐步封水井 減緩下陷危機
陳麗華 嘉義市育人國小教師

  臺灣西部地區地層下陷日益嚴重,專家警告若不及時改善,許多重大建設,甚至民宅都將受影響。因此,政府將逐步封掉雲彰地區的地下水井,以減緩地層下陷所造成的危害。看了以上的報導,讓我們來思索以下問題:

  1.臺灣大部分的地下水來自於哪裡?
  2.地層下陷對我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哪些威脅?
  3.農漁民自費建井灌溉農作及漁業養殖,政府如果下令封井,應有哪些補救措施,以減少對他們的衝擊?
  4.小學生可以做到的節約用水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