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 影響所得差距
★編輯臺觀點
臺灣的公民力量日漸充沛,不斷為社會帶來進步。國光石化等事件彰顯出新世代對於環境保護、社會改革的意志力與行動力;爭取經濟開發的同時,也強調環境優先。在思考臺灣未來存續時,須在環保和經濟發展中,找出適切的平衡點。
★新聞導讀
歷經五年多、共二十四次環評的彰化縣大城鄉國光石化開發案,上週終於宣告落幕。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在總統馬英九公開表態,不會支持國光石化開發案在彰化縣繼續進行後,國光石化董事會證實將撤案,但會繼續尋找國內外的投資機會。
由於四月底的環評專案小組,最後對國光石化開發案做出「有條件通過」與「不予開發」兩案併陳決議,說明國光石化將對彰化環境生態造成影響,超過當地所能承受的程度,加上全民反彈聲浪大,馬英九才會宣布喊停。
學者分析今年一連幾件環境開發案失敗,政府政策急轉彎,呼籲乘機檢討臺灣產業與能源政策,避免出現類似爭議。環保團體則認為,過去民眾對環境議題冷漠,但自從日本爆發福島核外泄事件後,民眾開始顧慮到環境開發所造成的傷害。
不過,馬英九也向石化業信心喊話,強調政府絕對不會、也不能放棄石化業。如果國光石化易地投資,經濟部會有妥善安排。經濟部長施顏祥也認為,石化業是關聯性高的產業,需要思考如何讓石化產業永續發展,朝高值化方向發展。
報導/諶淑婷
公民覺醒 環保運動壯大
「反國光石化運動,至少為臺灣環境史創造了兩項奇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何明修分析,首先,向來政治立場嚴重分歧的在野黨與執政黨,不約而同反對石化業擴張;其次,反國光石化沒有政治人物帶頭主導,而是由全國各地環保團體、學者、醫師、藝文人士、學生、一般民眾,共同推動這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年輕志工主動加入
何明修說,社會運動的本質不是獲取政治權力,而是要說服群眾、製造社會輿論、建立組織等工作,以影響政府,進而改變政策實施方向。以國光石化為例,第一,成功招募了大量青年投入,不僅自願下鄉進行實地訪查工作,親身感受海風及困苦的漁村生活,回家上傳影片與文字;更抱持「有感動才有行動」的信念,在校園裡透過社團活動,傳達保衛土地價值的觀念
第二,學界、醫界、藝文界共同參與,擴展了社運的能見度,分別以理性的研究數據、醫學報告,以及感性的文化創作,提高社會對石化業開發案的關注。
第三,透過「環境公益信託」,邀請全民認股,當大城溼地的主人。這場認股運動連結了廣大的都市中產階級,目前有七萬多人參與。何明修說:「這三項行動強烈表達了人民反國光石化的決心,讓總統召開記者會,公開反對石化案。」
除了反國光石化成功,不久前臺南市環保局撤銷永揚垃圾掩埋場的環評,內政部也駁回苗栗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也稱灣寶案)。一連三起環境開發案被迫喊停,讓環保人士稱今年四月是「神奇四月」,以及這些環保運動背後顯現的公民覺醒力量。
網路、媒體推波助瀾
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說,近年環保運動逐漸樹立新典範,不再與政黨結盟,動輒走上街頭抗議。因為網路訊息傳播迅速,能感染到慣常使用網路的新世代族群;獨立性強的媒體記者,也大篇幅報導環境評估會議資料,讓環境開發案資訊公開、透明,提供民眾關心土地的機會。
「雖然還有很多環境議題被忽視,但破壞力強、汙染嚴重的開發案,在新聞強力曝光下,確實逐漸受到重視,臺灣社會的環境危機意識正在提升。」王敏玲提醒,拒絕石化業後,該如何繼續保護土地,是另一門重要學問。「要證明並非不做工業開發,溼地就毫無用處,而是要利用溼地的豐富生態、當地的蚵田、牛車特色等,發展生態觀光。」她建議在地政府與民眾,參考臺江國家公園或七股溼地發展模式,提振就業以改善生活,公民力量也會繼續監督下去。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王怡淋 臺南市麻豆國小
■我們居住的這塊土地,已遭受許多汙染,需要大家努力保護。不能貪圖一時發展,再做危害土地的事。
李欣紜 高雄市東光國小
■國光石化撤案,讓我體會到即使是「小蝦米」,也能打敗「大鯨魚」。只要有心團結,就算是小朋友,也可以關懷和幫助社區。
黃姿儀 嘉義縣社口國小
■如果將選舉合併舉辦,對現在、未來一定都有好處,可以節省國家經費,人民也很便利,不用常常花時間去投票。但細節必須好好討論,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讀報講堂
經濟、環保如何兼顧 全民三思
薛文德 臺南市仙草國小關嶺分校教師
歷經多年的「彰化縣國光石化開發案」環評,終於在當地居民、全國環保團體的反對聲浪,以及總統馬英九公開表態不支持下,和平落幕。這個議題凸顯臺灣長久以來,在經濟與環保「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值得我們三思。
- 「國光石化開發案」原本要設廠在彰化縣哪個鄉鎮?
- 反對國光石化設廠的主要團體有哪些?
- 石化產業會對環境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
- 沿海溼地如果不進行工業開發,可如何發展與利用?
- 如果你是當地居民,你贊成或反對設石化廠,為什麼?
|